术数书籍资料
算命、风水相关书籍资料整理

第五章 须眉鉴《冰鉴-曾国藩》

须眉鉴·总论须眉
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眉主早成,须主晚运。
“须眉男子”。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②。”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也③。然而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④:郭令公半部不全,霍骠骁一副寡脸⑤。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⑥。
【注释】
①须眉:本章论述的内容就是胡须和眉毛。因为胡须和眉毛是表示“大丈夫气概”的重要标志,古人对此一直都很重视。中国古代医学又认为:“须属肾,肾又属水。所以须‘性’阴柔而进水,故下长而宜垂。”“眉”属胆,胆又属火,所以眉“性阳刚而近火,故上生而宜昂”。相术上认为“须”是山上的松柏,是一个人生命力的表征,生命力的强弱就显示于此。如果须漂亮光彩一尘不染,是人有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胡须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分为两种,生长在嘴唇下面的叫“须”,生长在颐颏部位的叫“髯”,前者主高官,后者主厚禄、长寿。关于“眉”,相术家认为:眉毛是双眼的华盖,面部的威仪,可以通过它来推断人的贤能与愚顽。眉有二十四种:如轻清眉、尖刀眉、八字眉等,有各自不同的情态,所主运也各不相同,通常认为眉主少年富贵,须主老年福寿。所以少年得志的人两道眉往往非常清秀,而老来幸福的人的胡须常常非常滋润。
②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眉毛兴于人的青少年时期,而胡须则是在人的中老年时期才显旺相。“眉主早成,须主晚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连起来说是:观看人的命相,年轻时要着重看两道眉毛,中老年时期主要看胡须。
③此言眉主早成,须主晚运:这句话实际是对“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的解释。其意思是:眉旺于少年,须旺于中老年,所以,前者主早成,后者主晚运。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眉主早成”只说眉旺于青少年时期,为青少年看相要着重于眉相。但也不能说须相就无关紧要。说“须主晚运”只说胡须旺于中老年时期,为中老年人看相时,要着重看须相,但也没有说不看眉相。
④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相术认为:面呈紫色的人,是属于金形带火。阴阳五行学说认为火克金,而这种金形带火却是金合火,属逆合,主“其贵非常”,所以脸色现紫气的人,没有胡须也能富贵。而暴腮即“燕颔”,人如有燕颔虎头,古人认为是封万户侯的贵相,所以,腮部暴突者,缺少胡须也荣显。
⑤郭令公半部不全,霍骠骁一副寡脸:郭令公,就是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郭子仪曾任中书令,世称郭令公。他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封赏,因而权倾朝野,富甲天下。但传说他的须相不佳,所以作者才说“郭令公半部不全”。霍骠骁即汉代驱逐匈奴的名将霍去病,霍去病曾任骠骁将军,封冠军侯,位高权重,名垂千古。但传说中他的须相也不好,所以,作者又说“霍骠骁一副寡脸”。
⑥此等间逢,毕竟有须眉者,十之九也:此等,这一类,指上文的“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和“郭令公半部不全,霍骠骁一副寡脸”。间,间或;偶然。这两句话是说:上面这类情况偶尔才能见到,而有须有眉者毕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译文】
人们常说“须眉男子”,这就是将须眉作为男子的代名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为还没有见过既无胡须又无眉毛的人而称为是男子。人们还常说,“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这两句话则是说,一个人少年时的命运如何,是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运气怎么样,则以看胡须为主。但是也有例外,脸面呈紫气,即使没有胡须,地位也会高贵;两腮突露者,就算胡须稀少,也能够声名显赫:郭子仪虽然胡须稀疏,却位极人臣,富甲天下;霍去病虽然没有胡须,只是一副寡脸相,却功高盖世。但这种情况,不过只是偶然碰到,毕竟有胡须有眉毛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智慧解析】
本章一开始用“须眉男子”这句俗语开头,其目的是强调说明须眉是表现男子汉、大丈夫气概的重要标志,不可小视。紧接着说“未有须眉不具可称男子者”,是对“须眉男子”的具体解释和说明。按照中国医家的说法,“眉”属胆,性阳刚而近火。故古人认为,眉是“两目之华盖,一面之仪表。且为目之彩华,主贤愚之辨。”“眉须要宽广清长,双分入鬓,或如悬犀,新月之样。首尾丰盈,亮居额中,万保寿宫成。”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眉”如同日月之华彩,山峦之花木一样,是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性格气质、贵贱聪愚的表面特征。古人认为:眉以疏朗、细平、秀美、修长为佳。形状就像悬挂的犀牛角和一轮新月。眉毛细软、平直、宽长者是聪明、长寿、尊贵的象征,而眉毛粗硬、浓密、逆生、散乱、短促、攒缩者,是愚蠢、凶顽、横死之相,从美学的角度看,也是前者是美的,后者是丑的。
眉主早成眉在审美中的意义很重要,是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古人归纳为以下几点:主兄弟姐妹的多少、命运,以及兄弟姊妹之间关系的好坏;主父母的关系和命运;表现一个人的天资、禀赋及性格特征等与生俱来的东西;主寿命的长短;主官禄的有无和贫富状况;总而言之,“眉”对于人的命相十分重要。一个人的健康、个性、秀美、威严都通过眉毛而显示出来。“少年两道眉”就是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成就,是愚昧还是聪明,进而判断他事业的成败,命运的好坏。凡是眉相好,使人显得英俊秀挺,聪明伶俐,最容易给人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施展抱负和实现自我的机会,使其可能少年得志,所以才说“眉主早成”。
须主晚运中国医学认为:“须”属肾。性阴柔而近水,故下长而宜垂。为什么一个人的晚运和胡须有关系呢?其原因大概是这样的:大凡胡须丰满美丽者,是因为肾水旺、肾功能强。而肾旺是一个人身体健康和精力旺盛的重要原因和必不可少的条件。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意志力常常也很坚定,工作起来很得心应手。经过日积月累,到了中晚年,事业就有所成就。再者,在传统社会中,以多子多孙为贵。肾是生殖系统的根本,肾水旺,肾功能强,自然容易多子,多子就容易多孙,而多子多孙意味着多福,至少当时的人是这么认为。所以才说“须主晚运”。
人的眉毛、胡须都只是人体毛发这个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既然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那就应该相顾相称,均衡和谐。眉虽主早成,仍要须根大而丰美,否则难以为继,不能善始善终,即便有所成就,也怕是维持不了多久。再说,眉强须弱,毕竟有失匀称,面相便不和谐。“其貌不扬”就这样形成了。胡须虽主一个人的老来运气,但还是需要得到眉毛的照应。不然,就如同久旱的秧苗,迟迟才有雨露浇灌滋润,其果实也不会圆满。总之,阴阳须和谐,须眉要相称,古人相诀中所谓“五三、六三、七三,水星罗计要相参”,就是这个意思。
“紫面无须自贵,暴腮缺须亦荣”。“紫面”之人是金形人,带火相,因金的颜色是白的,火的颜色是红的,紫色则是火炼之金,这是宝色。本书《刚柔》篇也认为:“金而合火,万逆而合,其贵非常”。因此,作者才认为“紫面无须自贵”。再从现实生活以及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紫面”者一般气血充沛,性情刚烈,从事某项事业往往有成,并因此而“贵”。腮为口的外辅,口为水星,腮自然也属水,暴腮之人,水必有余。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水多者“贵”。所以,暴腮之人即使胡须稀少不全,也当富贵。作者再辅以郭子仪和霍去病的例子来证明这些论断。但郭子仪、霍去病的须相,正史里没有记载,这里的“半部不全”和“一副寡脸”恐是野史逸闻。
【智慧典例】
以须眉观人气概
古人以留长须为美事。苏东坡有一脸胡须,以至于宋神宗有时会称他“苏大胡子”。其他有“美髯公”之称的人也不少,关羽、水泊梁山上的朱仝都如此。今天的审美发生变化,留胡须的只占极少数。
胡须和眉毛是古人“丈夫气概”的标志,故无须眉不足以称男子。从古代医学来看,须属肾,肾属水,性阴柔而近水,故下长而宜垂;眉属胆,胆属火,性阳刚而近火,故上生而宜昂。古人认为,“须”是山上松柏,象征一个人的生命力,故可显示其强弱。胡须漂亮光洁,一尘不染,生命力强旺;枯黄稀落,昏暗晦滞,生命力就虚弱衰亡。生命力与承受力是相通的。

须眉鉴·论眉
眉尚彩,彩者,秒处反光也。贵人有三层彩。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
眉尚彩,彩者,秒处反光也①。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②。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③。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④。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⑤。长有起伏,短有神气⑥;浓忌浮光,淡忌枯索⑦。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⑧。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⑨。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⑩
【注释】
①眉尚彩,彩者,秒处反光也:尚,崇尚。彩,光。这个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光,而是指下文所说的“秒处反光”。秒处,秒,通梢,指眉毛的梢部。反光,是指鸟兽特别是珍禽异兽羽毛末梢浮现的一层绚丽鲜艳的光彩,这光彩是生命力的显现。这几句话是说,眉毛崇尚光彩,而所谓光彩,就是眉毛的末梢部闪现出来的亮光。
②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眉三层,指的是眉毛根处一层,中处一层,梢处一层。“三层彩”是最好、最难得的“彩”,非伟大、卓越、杰出之人不能有。所以,只有“贵人”才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意思是说,有的人只有两层彩,有的只有一层彩,人的高贵之等级就是由“彩”的层数来区分:三层者最贵,两层者次之,一层者又次之。
③所谓“文明气象”,宜疏爽不宜凝滞:“文明气象”是指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气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身体毛发的减少是显著的特点,这是文明气象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疏爽,疏密有致、清秀润朗。凝滞,指凝结厚重、呆滞浓密。这两句话是说,通常所说的眉的“文明气象”就是眉要清秀润朗,而不要厚重呆滞又粗又密。
④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上也;如泼墨者,最下: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意思是远远地望去,像凤在乘风翱翔,如龙在乘风飞舞。其意思是眉相生动有神。古人认为,好的眉相有这样四个基本条件:秀长有势,昂扬有神,疏爽有气,秀润有光。其中,“乘风翔舞之势”将以上四个条件都具备了,故为“上”。如泼墨,即像一团泼散开的墨汁。古人认为:眉相无势、无气、无神、无光,故为“下”。这四句话是说:远远地望去,眉毛像凤在乘风翱翔,像龙在乘风飞舞,是上佳的眉相。如果望去,像是一团散乱的墨迹,则是最下等的眉相。
⑤倒竖者,上也;下垂者,最下:倒竖,就是“倒八字眉”。这种眉相有势、有神、有气、威武刚猛,主人刚强坚毅,有积极进取之心,故为“上”。下垂,即“八字眉”。古人认为,这种眉相无势无神,主人性格怯懦,为人卑鄙低下,故为“最下”。这四句话是说:眉形倒竖过来,像倒八字形,是上佳的眉相;眉形下垂,像八字形,是最下等的眉相。
⑥长有起伏,短有神气:长有起伏,即“弯而有势”,古人认为,眉平直如箭而没有起伏变化,主性格急躁,好强斗狠,所以,眉毛切忌过于平直。短而有神,古人认为,眉应该昂扬有神,短的话,其神就不易显现,所以这里强调“短而有神”,如果眉毛短又没有神,主孤贫夭折,同样不吉。这两句话是说,眉毛如果长,就得要有起伏变化,不能平直僵化,眉毛如果短的话,就应该昂然有神,不得散淡无神。
⑦浓忌浮光,淡忌枯索:浮光,就是虚浮之光,古人认为,眉毛浓了却虚浮泛光,也缺少生气,是阴气太盛的缘故。枯索,即枯干的绳子。古人认为,这种眉无势、无神、无光、无气,是火将化为余烬,将熄灭之象。这两句话是说,眉毛如果比较浓,就不应该有虚浮之光出现,眉毛如果比较淡,就不能像干枯的绳子。
⑧如剑者掌兵权,如帚者赴法场:掌兵权,就是统领三军,贵为将帅。赴法场,其意思是有杀身之灾。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眉如两把锋利的宝剑,必会贵为将帅。双眉形同两把破旧的扫帚者,会有杀身之灾。
⑨个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个中,里面;其中。征范,迹象;预兆。这两句话是说:这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迹象和预兆,不可不仔细地加以辨认。
⑩但如压眼不利,散乱多忧,细而带媚,粗而无文,是最下乘:压眼不利,指眉毛过长,以致压迫、遮盖住了眼睛,使目光显得晦涩、昏暗。古人认为,生这种眉的人不很得志。散乱多忧,指眉毛又多又杂,乱七八糟,显得苦耗破败。细而带媚,指眉形过于纤细又带有媚态,这样的眉相表示其人阴柔太过,阳刚不足,多操贱业。粗而无文,指眉形粗壮宽阔而没有文秀之气。
“媚”是过柔之相,柔多于刚。而“文”是刚柔并济,文秀柔美之相。“粗”则是刚太过,容易导致粗野俗陋。若有“文”加以补救,仍不失为好相,若“无文”则不可救药,更显其粗野凶顽。乘,等;等级;层次。这几句话连起来说:如果眉毛过长,遮盖了双眼,使目光显得呆滞昏暗,眉毛散乱不整,使目光显得忧劳乏神,眉形过于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形过于粗阔而无文秀之气,这些都是最下等的眉相。
【译文】
眉崇尚光彩,而所谓的光彩,就是眉毛梢部闪现出的亮光。富贵的人,他眉毛的根外、中处、梢处共有三层光彩,当然有的只有两层,有的只有一层。通常所说的“文明气象”指的就是眉毛要疏密有致、清秀润朗,不要厚重呆板,又浓又密。远远望去,像两只凤在乘风翱翔,如一对龙在乘风飞舞,这就是上佳的眉相。如果像一团散浸的墨汁,则是最下等的眉相。双眉倒竖,呈倒八字形,是好的眉相;双眉下垂,呈八字形,是下等的相。眉毛如果比较长,就得要有起伏,如果比较短,就应该昂然有神。眉毛如果浓,不应该有虚浮的光,眉毛如果淡,切忌形状像一条干枯的绳子。双眉如果像两把锋利的宝剑,必将成为统领三军的将帅,而双眉如果像两把破旧的扫帚,则会有杀身之祸。另外,这里面还有各种其他的迹象和征兆,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辨识。但是,如果眉毛过长并压迫着双眼,使目光显得迟滞不利,眉毛散乱无序,使目光显得忧劳无神,眉形过于纤细并带有媚态,眉形过于粗阔,使其没有文秀之气,这些都是属于最下等的眉相。
【智慧解析】
古人对眉毛有四条要求:有势,即“弯长有势”;有神,即“昂扬有神”;有气,即“疏爽有气”;有光,即“秀润有光”。一个人的眉毛如果符合这几项要求,那当然是属好的眉相。这样的眉毛既反映了其人身体健康,看上去也很漂亮,在以上四个条件中以“光”最为重要。一个人的眉毛若能有光彩,就如同珠宝熠熠生辉,如果黯然失色,好比珠宝年久无辉。而所谓“光”就是本章所强调的彩,所以作者在本章开门见山地提出“眉尚彩”。
毛发有亮光,是一个人生命力的显现和标志,年轻人的毛发通常都很光润明亮;老年人的毛发,却多是干枯无光,原因就是前者的生命力比后者的生命力要旺盛得多。鸟兽的羽毛在末梢处都能显示其光亮,特别是珍禽异兽,比如虎豹、孔雀之类,更是光彩照人,鲜艳夺目。似乎动物皮毛的光亮,也能显示其在动物中的位置和层次。
“彩”有三层,就是根处一层,中处一层,梢处一层,层数是富贵的等级标志。“贵人有三层彩,有一二层者”,这句话是在强调富贵也有等级之分。最高贵者其眉毛共有三层彩,有二层彩和只有一层彩的分别为中贵和小贵。
人体毛发的蜕变,即由多变少,由浊变清,这是人类由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化到文明阶段的标志。也是所谓文明气象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既然为文明时代的人,就应该有颇具文明气象的双眉。其眉毛就要像作者所说那样,“宜疏爽不宜凝滞”。这里的“疏爽”就是“清秀”的表征,而“凝滞”则是“俗浊”的表征。人的相(无论是眉相,还是面相、体相)贵“清”而忌“浊”。所以,人的眉毛要有文明气象,首先,就要“疏爽”。
疏爽和凝滞有两种情况,一是眉自身或为疏爽或为凝滞。二是两眉之间的关系或为疏爽或为凝滞,前者如龙眉、轻清眉、柳叶眉、卧蚕眉、新月眉、清秀眉等,为疏爽;而扫帚眉、小扫帚眉、鬼眉等则为凝滞,后者如龙眉、剑眉、轻清眉、清秀眉等为两眉之间关系疏爽,而交加眉、八字眉等,则是两眉之间关系凝滞。
“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这种眉,乃是势、光、神、气四美兼具之眉。疏爽之至,清秀之极。即便不能富贵福寿俱全,至少也能占其一二。即使不能“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全占完,也能据其一项,所以这种眉毛才是上佳的眉相。远远望去,如龙凤在乘风翱翔飞舞。所以,有此眉相的人大富大贵,禄厚寿长。如龙眉、剑眉、新月眉就属于此上等眉相。
泼墨,就是形同倒在地上的墨迹,其形当然是乱七八糟,丑陋不堪的。鬼眉、尖刀眉、扫帚眉的表象也是涣漫散乱的,就如同“泼墨”般难看,而这些眉的本质是血旺贪淫,主人生性凶狠、愚昧、鲁莽,并有杀身之祸。当然,是为“最下”。
“倒竖”之眉,指眉相成倒八字,主人性格坚毅,有理想有抱负,勇于进取,具备了成就大业的所有心理品质。当然容易成功,所以属“上也”。但万物都有其限度,过则不美。这种眉如过于飞扬无度,使眼显得低陷元气,则多为好高骛远,心比天高之徒。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了,终无成就。
“下垂”之眉,就是眉相形同“八”字,这种人性格懦弱,为人卑劣,多是行为猥琐、贫贱低下之人。所以谓之“最下”。
“长有起伏”,指眉粗清秀有起伏。主人性格稳健,清贵高雅。有这种眉相的人,既能享受富贵,而且寿命也长。相反,如果眉毛过长却没有起伏,直得像箭一样,则为人脾气火暴、逞强斗狠,有这种眉相的人,最终不得好死。
“短有神气”,这“短”是指眉毛相对于面部显得较短,前面的“长”也是指眉毛相对于面部显得较长,眉毛短又缺乏神气,就使眉相显得急促又露肉,丑陋又单薄,是一副孤寒贫穷之相,主人早早夭折。相反,如果“短而有神气”,那么,眉毛短的缺陷就可以由神气来补救,这就是常说的以神补形。
这里做一点说明:古代汉语常将句子的成分省略许多。当时的人习以为常就不以为然,但今天看来,有些成分不能省略,否则,整个语句就令人费解了。如“长有起伏,短有神气”这两句中,均省略了一个“宜”字。应该是“长宜有起伏,短宜有神气”。因为从上下文分析来看,“长有起伏”并非说只要长就必定有起伏,而是眉毛长了,要有起伏才好。“短有神气”与这一样。
【智慧典例】
魏舒晚年成大器
“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这样的配合叫金形得金局。“蓬然虬乱,尝见耳后”,是气宇轩昂、威德兼具之相。此二者本为佳相,如能配清奇的神和骨,乱世可成霸才,治世能为良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的是三国时末期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有夺曹魏政权为己的野心。司马昭这个人很厉害,识人也有一手。他有一个得力内助,叫魏舒。魏舒年少时,迟钝质朴,不爱讲话,乡里人都不看好他。他叔叔魏衡,闻名当世,也不看好他,让他去守水磨坊。魏舒口不能言,但不以为意,也不因此自弃或报复,心怀别念。到40岁,仍不得显扬才华,只为别人做点参谋工作。后因机缘,他以凑数的身份参加一个会议,魏舒容范闲雅,娓娓而论,举座皆惊。时人推荐他到司马昭处一谈,司马昭“深器重之”,拜为相国参军,里外小事,还不见其才华;凡有兴废大事,众人不能决的,魏舒却能理得清清楚楚,断得明明白白,见解多出众人之上。于是时人共服。据传,魏舒的胡须就不多,但是有“光、健”的特点。在他40岁开外时,还给人当参谋,如非大气在胸中,大器晚成,也许早已心灰意冷、了度一生了。这与“二战”前的艾森豪威尔有共同之处,都是大器晚成的人。

须眉鉴·论须
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
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①。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②;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③。卷如螺纹,聪明豁达;长如解索,风流显荣④;劲如张戟,位高权重⑤;亮若银条,早登廊庙⑥。皆宦途大器⑦。紫须剑眉,声音洪壮⑧;蓬然虬乱,尝见耳后⑨。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⑩。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髭遮口饿终身”,此其显而可见者耳。
【注释】
①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寡,少。称,合适;相当;协调;匹配。这两句话是说:人的胡须有多有少,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和眉毛相和谐、协调。
②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清,不浑浊,就是清新干净、明快利落。疏,疏朗有致,不丛杂淤塞,即疏爽明朗。缩,指不直不硬,不散不乱。参差不齐,指有长有短,长短配合得当,而不是乱七八糟,散乱不整齐。这几句话说:胡须如果多,就应该清新明快,疏朗有序,不直不硬,并且长短相得益彰。
③少者,宜光、宜健、宜圆、宜有情照顾:光,不枯涩干燥;润泽清秀。健,刚劲康健;有生气。圆,圆润生动不呆滞。有情照顾,胡须与其他部位如眉毛、头发等相均衡、匀称,使整体趋于和谐一致,宛如彼此有情,互相照应。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胡须如果少,就要求清新润泽,刚劲康健、气韵生动,并与其他部位互相照顾、呼应。
④长如解索,风流显荣:解索,就是断裂与磨损后的绳,其绳身多小曲。风流,喜好女色而不淫邪,坐怀不乱。显荣,显达荣耀,指地位高贵,声名荣耀。这两句话是从胡须的形状来讲的,意思是:胡须像断裂后的绳子那样,有许多弯曲,那么这个人风流倜傥却不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将来能够地位高贵,声名荣耀。
⑤劲如张戟,位高权重:劲,刚健有力。张,张开。戟,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一端装有金属以作枪尖,枪尖旁边还有月牙形铮刃。这两句话是从胡须的气概来说的,意思是:胡须刚劲有力,像一把锋刃的戟,这个人日后一定会当大官、掌大权。
⑥亮若银条,早登廊庙:亮,鲜明清新;润泽有光。廊庙:庙是王宫的前殿和朝堂,又称太庙;廊,就是宫殿四周的走廊,这是古代皇帝和群臣商议朝政的地方。后来,用庙廊或廊庙来代指朝廷。登庙廊,指人居高官。这两句讲的是胡须的气色,其意是:胡须清新鲜明,就如闪闪发光的银子,这种人年轻时就能在朝廷当重臣。
⑦皆宦途大器:宦途,仕途;官场。这句话是说,以上这几种须髯的人,将来是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
⑧紫须剑眉,声音洪壮:紫须,胡须的颜色为紫色。剑眉,指眉形秀而长,如剑,一脸正气,刚正不阿,有威严使人畏服又文秀让人亲近。古人认为,“紫须”配“剑眉”,再加以洪亮雄壮的声音,是金形得金局,其相大贵。这两句话是说,如果胡须的颜色黑中透红现紫色,再加上有剑形的眉毛和洪壮的声音。
⑨蓬然虬乱,尝见耳后:蓬然,蓬松的样子。虬,古时传说中的带角的小龙。虬乱,像虬的须那样坚挺散乱。尝,曾经;有的时候。古人认为这种须相,气宇轩昂,威德兼备。这几句话是说,如果胡须像虬那样蓬松劲挺又散乱,并且有时还长在耳朵后面。
⑩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神骨清奇是很重要的条件。如果仅是“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蓬然虬乱,尝见耳后”,也不会是大贵之相,还必须有清爽的“神”和奇绝的“骨”。千里封侯,就是被封为有千里之地的王侯。这几句话是说,如果能够加上有清爽的精神和奇特的骨骼,即使成不了有千里领地的诸侯,也能当十年之久的宰相。
他如“辅须先长终不利”、“人中不见一世穷”、“鼻毛接须多滞晦”、“短髭遮口饿终身”:辅须,即生于颔(下巴)、下颐(两腮)边的胡须,故称之为辅须,以示与主须的区别。古人认为辅须先长,是秩序颠倒,为本末倒置之相,不吉。人中不见,即人中没有须,人中无须,主人无威。鼻毛接须,古人认为这种须相是土克水,不吉。短髭遮口,认为这是“垂帘”之格,主无禄,所以一辈子受穷挨饿。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辅须比主须先长出来,对一个人的前程不利;人中不长胡须,一生一世受穷挨饿;鼻毛与胡须相连,命运不顺,前途渺茫;短髭遮挡了嘴,终生较穷。
此其显而可见者耳:以上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无须详加论述。
【译文】
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无论是多还是少,都要与眉毛相和谐,相匹配。胡须多的应该清秀流畅,疏爽明朗,不直不硬,并且长短分明有致。胡须少的,就要润泽光亮,刚健挺直,气韵十足,并与其他部位相互照应。胡须如果像螺丝一样的弯曲,这人一定聪明,目光高远,豁然大度。胡须细长的,像磨损的绳子一样到处是细弯小曲,这种人生性风流倜傥,却没有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之心,将来一定能名高位显。胡须刚劲有力,如一把张开的利戟,这种人将来一定当大官,掌重权。须弥清新明朗,像闪闪发光的银条,这种人年纪轻轻就为朝中大臣。以上这些都是仕途官场上的大材大器的人物。如果人的胡须是紫色,眉毛如利剑,声音洪亮粗壮,或者胡须像虬那样蓬松劲挺散乱,而且有时还长到耳朵后边去,这样的胡须,再有一副清爽和英俊的骨骼与精神,即使封不了千里之侯,也能当十年的宰相。其他的胡须,如辅须先长出来,终究没有好处。人中没有胡须,一辈子受苦受穷。鼻毛连接胡须,命运不顺利,前景黯然。短髭长大了而遮住了嘴,一辈子忍饥挨饿,等等。这些胡须的凶象,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用不着详细论述了。
【智慧解析】
人的胡须,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古代相士们认为,胡须的多少与须相的好坏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而是着重指出:胡须不管多与少,都必须和眉毛相称。也就是眉毛多的话,胡须也要多;眉毛少的话,胡须也要少。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佳相。为什么胡须的多或少,“须相”的有成与无成,和眉毛的关系这么大呢?因为眉毛和胡须对于人来讲,属于同类,都是人体的毛发,此其一也;胡须和眉毛同位于人的脸部,都是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是专指男性),此其二也;第三则是取其水火既济或水火未济之义,也就是胡须和眉毛相称为既济,不相称为未济。既济是上相,未济是下相。
多者要“清”,“清”就是清秀、清朗、清雅、清爽,就是不浊、不乱、不俗、不丑。要“疏”,“疏”就是疏落、疏散、疏朗,就是不丛杂,不淤塞。要“缩”,“缩”就是弯曲得当,不直,不硬。要“参差不齐”,就是有长有短,长短配合得当,错杂有致,不要整齐划一,截如板刷。这种多而清、疏、缩、参差不齐的须相,不管眉毛的多或少,都能和眉毛相称。若眉毛多,这种须相可与之形成一定的反差;若眉“毛少”,这种须相则可从“神”上与之协调一致。因此,作者说,“多者,宜清,宜疏,宜缩,宜参差不齐”。
“少者”要“光”,“光”就是不枯、不涩,就是润泽、光亮。要“健”,“健”就是不萎、不弱、不寒不薄,就是要刚劲、康健、坚挺。要“圆”,“圆”就是不呆、不滞、不死板,就是要圆润、生动、飘然。要“有情照顾”,“有情照顾”就是与眉毛、头发相称,与五岳四渎相称就是有照应,不孤独。
对“多者”和“少者”提出的“四宜”要求,其依据和标准就是相称原则。眉相的四个条件就是弯长有势,昂扬有神,疏爽有气,秀润有光,其中的弯长、昂扬、疏爽、秀润是因主体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也就是说:眉毛长要“弯长”,眉毛短要“昂扬”,眉毛浓要“疏爽”,眉毛淡要“秀润”,而“有势、有神、有气”。有光则是对各种各样的眉毛的共同要求和通行标准。
“卷如螺纹”,指人的须相如同大江大河奔腾之势,在转弯或汇合处激起之旋涡,即像其势,如此须相主人高瞻远瞩,心胸宽大,胆识过人。所以说其人“聪明豁达”。
“长如解索”,是指人的须相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涛涛起伏。又如破挽之绳索身多小曲,即像其形。如此须之人爱美好色、风流倜傥却不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不乱性,所以说其人“风流显荣”。
“劲如张戟”,是指须相如两军对阵时的剑拔戟张之气势,有这种须相的人,有魄力、有胆识、有作为,必能成大器,所以说这样的人“位高权重”。
“亮若银条”,是指须相如生命初成,生命力旺盛,气色润朗,一片生机,即像其气。这样的须相,主人文秀多才,超凡脱俗,所以说其人“早登廊庙”。
当然,这四种须相不一定能决定某人“聪明豁达”、“风流显荣”、“权重位高”、“早登廊庙”,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四种须相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其原因是中国医学认为须相上佳,表明精力充沛。
“紫须剑眉,声音洪壮”,这样的配合叫金形得金局。“蓬然虬乱,尝见耳后”,是气宇轩昂、威德兼具之相。此二者本为佳相,如能配以清奇的神和骨,乱世可成霸才,顺世能为良相。
从科学的观点看,这些说法都是无根之谈。但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有的地方还是有些道理的。读者诸君须仔细分辨。
【智慧典例】
相称相合
本章专门论述的是“胡须”,对胡须的要求也是相称与相合这一原则:
相的相称与相合,是就静态形相论形体组织结构成败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两个内容:相称原则,相合原则。
相称,指形体各部位之间相互顾盼,相互协调,显得匀称、均衡,使整个形体呈完美之相。相称为有成之相,反之则为无成之相。
相合,指合五行形局,若合五行正局则为上相,反之则为下相。《五行形相》称“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土不嫌矮”等,均合五正局,为上相。《灵山秘叶》云:“口上曰髭,口下曰须,在颐曰胡,在颊曰髯。”多在不欲丛杂,少在不欲焦萎。本篇开篇也说“须有多寡,取其与眉相称”,由此,我们能看到相称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地位。
西汉刘邦宠戚夫人,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如意为太子。吕后很害怕,请张良出主意。张良建议从山中请来四位高人。刘邦素来敬重这四位高人,却又一直不能请出山。这四个人与太子一起去见刘邦。刘邦见四人“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一心一意辅佐太子,于是知道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不再提废太子另立之事了。这四位老者能使刘邦改变心意,不能忽视有他们外貌的作用。他们的外貌应属于匀称、均衡的有成之相。

须眉鉴·曾国藩“须眉”鉴智慧
第五篇 须眉鉴 第四章 曾国藩“须眉”鉴智慧
1.眉钝眼拙 自误误人
楚平王信谗欲诛太子
《史记·伍子胥列传》卷六十六中记载: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娶)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玉,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让伍奢任太子太傅,费无忌任太子少傅。但是,费无忌并不忠于太子建。楚王派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建迎亲,见到这位秦国女子容貌美丽,无忌就快马加鞭回国报告平王说:“这位秦国女子漂亮无比,大王您可以自己娶过来,再另给太子娶一位。”于是,楚平王就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对她极为宠爱,并生下儿子叫轸;又另外给太子建娶了一个女子。费无忌通过迎娶秦女的事讨得了楚王的喜欢,因此索性离开太子,改为侍奉楚平王。但是,费无忌又担心有一天平王去世后,太子建即位后会杀掉自己,于是就借机向平王说太子的坏话。太子建的母亲,本是蔡侯之女,得不到平王的宠爱。楚平王逐渐疏远太子,派太子建戍守城父,以防备边境有兵事。不久,无忌又没完没了地对平王说太子的坏话:“太子因为那位秦国女子的缘故,不可能不埋怨,希望大王您要有所准备。自从太子居于城父,统率军队,在外广交各位诸侯,并且想要引兵入国都叛乱。”楚平王听后便召来太子太傅伍奢讯问,伍奢知道费无忌向平王说了太子的坏话,就说:“大王干吗非要信任谗佞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费无忌对楚平王说:“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他们的事就要成功啦。那时,大王也要被人们抓起来。”楚平王听了大怒,便将伍奢囚禁起来,又派城父司马奋扬前去杀太子。奋扬奉命前往,还没有到达城父,先派人报信给太子建说:“请太子赶紧逃走,否则就要被诛杀。”于是,太子建便逃往宋国避难。
太子建戍守城父,并无反叛之意。而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认为太子建要引兵入国都叛乱,遂派人去将太子建杀死,致使太子建逃往他国。
费无忌谗言害伍奢
在《史记·伍子胥列传》卷六十六中,记载了费无忌谗言害伍奢的史实。如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诟,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檎,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逐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骨之亡也,曰:“楚图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是德才兼备,不把他们杀了将是楚国的隐忧。可以用他们的父亲伍奢作人质,召唤他们前来。不这样做,他们将是楚国的灾祸。”(楚平王因太子建事,早已将伍奢囚禁起来)因此,楚平王便派人去对伍奢说:“你如果能召来你的两个儿子,你就能够活命。如果做不到,就得把你杀掉。”伍奢说:“长子伍尚为人仁厚,我召唤他,他一定会来。次子伍员(伍子胥)为人刚毅凶暴,能忍受耻辱,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他知道来后全家都会被抓起来,是肯定不会来的。”楚王不听伍奢的话,派人征召伍家两公子:“应召前来国都,我就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你们不来,现在我就杀掉伍奢!”伍尚想要前往国都,伍员对他说:“楚君召你我兄弟前往,并不是为了要放父亲一条生路,而是惧怕咱们逃出去后会生出祸患,所以才拿老父作人质,诈称召见咱俩。咱们兄弟一到都城,则父子一起送命。就算赔上咱们兄弟二人,对于老父的死又有什么好处呢?应召前去的话,父亲的大仇也就不能报了。不如逃往他国,借别国的力量来洗刷父亲的耻辱。现在全家死在一起是没有意义的。”伍尚说:“我也清楚我们去了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但我担心的是,父亲召唤我等前去以求得活命的机会,我等拒不前往,将来不能为父亲洗刷耻辱,最终受到天下人的耻笑。”最后,伍尚对伍员说:“你可以离开此地了。你是能够报杀父之仇的,我到楚都去受死。”伍尚已经投案被捕,使者又追捕伍子胥。伍子胥张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往前走,伍子胥得以逃亡。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赶去投奔。伍奢听到伍子胥逃亡的消息说道:“楚国君臣上下要尝到战争的苦头啦!”伍尚被押到楚都,楚平王将伍奢、伍尚一起杀掉了。
伍奢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人才,楚平王不但不用,反而听信谗言,想尽办法将其杀掉,真是让人心寒,如此这样政权怎能巩固,事业怎能发展,国家怎能振兴,社会怎能进步?奸佞小人只能奴颜媚骨,取悦上司,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从政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能学那楚平王,做出让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来。
赵王信谗杀李牧
在《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了赵王信谗杀李牧的史实。摘录如下: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李牧),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嫉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缀(李牧)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缀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趋)甚疾,出淑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司空马离开赵国,从平原渡黄河。平原津令郭遗去慰劳他,并向他问道:“秦军攻赵,尊客您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了?”司空马说:“赵王不用贤才,不纳忠言,我曾为赵王出谋划策却都不被采纳,因此赵必将亡国。”平原津令问:“依尊客您估计,赵国会在什么时候灭亡呢?”司空马说:“赵国如果任用武安君李牧为将,可以坚持一年,最终也是要被灭掉。如果赵国现在杀了武安君,那连半年也挺不住。赵王的臣下有个叫韩仓的,以阿谀奉承迎合赵王,与赵王关系极其亲密,而他的为人则是嫉妒那些贤能之人和有功之臣。现在国家危亡,赵王一定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一定会因此而丧命。”不出司空马所料,韩仓果然说武安君李牧的坏话,于是赵王听信了韩仓之言,派人去代替李牧为将。李牧回到赵国都城,赵王派韩仓去见李牧,并列举他的罪状说:“有一次将军您打了胜仗,国王亲自举杯向您敬酒。将军您上前向国王敬酒祝寿时身上还隐藏着短剑,依法这是死罪。”李牧说:“我患有拘挛病,身材虽然高大而手臂短缩,手够不着地,故礼仪不周而失敬。我恐怕因此获罪,所以让工匠做了木杖接在手上。国君如果不相信,请允许我以接手杖出示。”李牧把那假肢从袖中亮出来给韩仓看,那样子就像木杖、门橛之类,用布缠着。李牧又说:“希望您入宫到大王面前说明这一情况。”韩仓说:“我从国王那里接受命令,赐给将军您的只有一死,不得赦宥。我可不敢入宫对国王讲那些事。”李牧面对北方拜了又拜,感激国君“赐死”之恩;然后抽出剑来要自杀,韩仓又说:“为人臣子的不能在王宫中自杀。”李牧出司马门,脚步走得很急。出了司马门,右手举起剑来要自杀,因为手臂短,够不着。李牧就口衔利剑插入屋柱来刺伤自己。李牧死后,过了五个月赵国就被秦国灭亡了。
武安君李牧,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28年,是当时赵国的名将。长期驻守赵国北部,甚得军心,曾经大破匈奴,灭檐槛,破柬胡,降林胡。赵王迁三年又大败秦军,以功封武安君,是赵国难得的人才。有李牧在,外敌不敢入侵赵国,秦灭赵也将颇费周折。然而赵王迁却不信任他,而是听信谗言,中了秦军的反间之计,将他杀害。最后赵国终被秦灭,赵王迁也当了秦国的俘虏。赵王迁的做法实在令人可悲。
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
袁绍是东汉末年众多诸侯中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在前、中期的军事活动中,尚且能够礼贤下士,因而成为一个据地四州、拥兵数十万的强大诸侯。在当时动荡纷乱的年代,袁绍虽算不上一个旋转乾坤的英雄,但也是一个对当时政局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风云人物。但是,到了后来,袁绍却在用人问题上良莠不分,任人唯亲,正如郭嘉所言,“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陈寿在《三国志》袁绍本传赞语中说:“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喜而不能纳。”
在袁绍手下,有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叫沮授。袁绍能在当年据地四州,拥兵数十万,在很大程度上是沮授的功劳。沮授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敢于据理直谏,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再三再四。开始,袁绍听从沮授的计策和劝谏,但是到了后来,袁绍对沮授逐渐产生了反感,不但对他的许多正确主张一概不听,并且还一次又一次地剥夺沮授的兵权。即便如此,沮授仍然非常忠诚于袁绍。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交战,被曹操打败,曹军俘虏了沮授,将其押见曹操时大呼:“授不降也,为军所机耳!”“若蒙公灵,速死为福。”曹操见状感叹万分地说:“孤早相见,天下不足虑。”曹操不杀沮授,反而厚待于他,但是沮授毫不动心,只想着回到袁绍身边,最后终于被曹操杀死。袁绍帐下,有一谋士田丰,其人才华出众,袁绍曾经按照田丰的计策消灭了公孙瓒。后来,当袁绍决定攻打曹操时,田丰极力反对。他指出,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虽然兵少,但却不可轻视,不如与其相持……这样不到两年,便可战胜曹操。如果放弃这一胜策,非要毕其功于一役,一旦失败,悔之晚矣。实践证明,田丰的分析与意见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袁绍不予理会,田丰又谏,袁绍非常愤怒,认为田丰是在动摇军心,便罚以械刑,并将其关押起来。官渡一战,袁绍果然被曹军打败。袁绍回来后,怕被田丰耻笑,便将其杀死。再如张郃,勇猛无比,又有计谋,才智过人。但是,袁绍非但不能重用他,而且听信郭图等人的谗言,不予信任,因此,张郃被逼得投奔了曹操,成了曹操的得力战将,为曹魏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绍不用良才,必用奴才、蠢材。他对那些曲意奉迎自己,实则又无真才实学的人言听计从,十分信任,授以大权。郭图、逢纪、审配等人几乎从来没有直言上谏过,只会阿谀奉承,事实也多次证明他们的主张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是,袁绍对于他们的过错不但不追究治罪,反而屡屡委以重任。这样一来,袁绍身边的人才,大多背离而去投靠他人。荀彧本来慕名投奔袁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看
点赞

踩


算命免费:为您筛选出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帮您释疑解惑,破除迷信宿命,提倡正确的知命、造命方式,创造幸福人生!
版权所有 无锡市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0701923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