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书籍资料
算命、风水相关书籍资料整理

第八章 相术批评《神秘的相术-陈兴仁》

我们已经深深感到,相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相术同样在古人和今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生活中长出了它茁壮的树林,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无法离幵它或者摆脱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仰仗它或者依赖它,关键是我们怎样看待它,怎样评论它。因此,如果说我们己然对相术的机理作过分析,做过解剖的话,那么我们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努力下去,看看能否抽绎出一些文化头绪来。
1、相术与中医
一个人的形态气息,可能是吉凶福祸的表现,亦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前者是相术的预测,后者是医家的诊断。显然,同样是非解剖学意义上的研究人体,相术和中医的目的或者说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其理论依据和观察方法却是非常相似,这就是俗话说的^医相同源"了 。
那么,"医相同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医相关于饮食的意见。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导致胃病。胃病引发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黄帝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所以中医非常重视饮食起居与养生防病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著名中医学家李东垣说:"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致谷气、营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阳气,是五阳之气先绝于外,外者天也,下流伏于坤土阴火之中,皆先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脾胃论》〉元气既伤,"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必然会"半百而废"。
相术认为,饮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贵贱。饮食情态既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所谓"愚躁敏静"〕,也可以看出他的寿期。《神相全编,论食》云:"气血资之以壮,性命系之以存者,饮食也。饮食不节则性暴不和矣。是故举物欲徐而有序,嚼物欲宽而有容,下手欲缓,发口欲急,坐欲端庄,首欲平正, 急而不暴,迟而不缓,应节者相之贵也。含物不欲语,嚼物不欲怒,食急者易肥, 食迟者易瘦,食少而肥者性宽,食多而痩者性乱。食急而性暴,食缓而性和。仰首含物者寒贱,如食如啄者贫穷,敛口食者纯和,嗲口食者不义。食而齿出者辛苦短命,食而淋落者饿死路歧。食如鼠者饿夫,食如马者贫贱,嚼如牛者福禄, 食如羊者尊荣,食如虎者将帅之权,食如猴者使相之位。嚼在舌头,一生寒苦,边食边顾,终身穷饿。食欲快而不欲留,欲详而不欲暴,啜不欲声,舌不欲鸣。"
同样是讨论饮食,医家的逻辑顺序是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胃受伤而阴火上升,引至性情躁动,元气尽伤,结果是"从而病焉",若不从医,性命堪虞。所以医家所说的饮食不失以至"半百而废",其本质是从饮食不失伤身这个角度说,它只立足饮食与生命的关系。而相术虽然也谈饮食,但它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仅仅接受医家逻辑的前一部分。相术谈"气血"、"性命"、"性暴不和",这正是源于医家的"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李东垣《睥胃论》〗。因此,相术家看见一个暴饮暴食的人,即可断定他会短命。这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的相术家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从医家那里讨了便宜之后,却转向他自己的思路:饮食一情态一贵贱。这就是食相。相术家把饮食的"急缓"、"齿出"、"如马"之类赋予社会的命运的意义了!
可以说,讨论饮食与身体的关系,医家始终坚持生物的、生理的立场和角度,而相术则尽情地把医家的精华发挥在关于命运的解释上了。节者,度也。医家的"饮食有节"是指依时进食,不暴饮暴食,相术的"饮食有节"则除了医家的意义外,更多的是指符合社会的礼数和俗成。这就是医相同源而有别的表现吧!
如果我们不是拘于"饮食"这一类的小节,而是从相对宏观的方法论的角度去观察,那么,医相同源可能会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展现。
第一,天人合一说是医相共同的思想源泉。我们曾经讨论过相术是怎样贯彻天人合一学说的,那么,天人合一说又给了医家怎样的启示呢?实际上,天人合一说是我国中医学的核心内容。《黄帝内经》就从医学的角度对天人合一作了详尽的说明: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灵枢,逆顺腰瘦》〉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举病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角论》〕这样的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及其它医书,可以看出中医是把天人合一作为其指导思想的。但是如果仅此而止,我们还看不出天人合一说是怎样与医学融合的,因为天人合一说观照得太广了,它适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实际上,精明的古代医学家还把天人合一说渗透到中医乃至人体的各个方面,使之与中医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也就是说,在确认宇宙间天、地、人三者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之后,中医还认为人体内就有一个天人合一的自然系统。
《灵枢,九针论》云:"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宫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曰戊辰己巳;咽喉首头应夏至,其曰丙年;右手应立秋,其曰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曰辛酉; 右足应立冬,其曰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曰壬子;六腑及膈下三脏应中依据这个系统,医家就可以不逆天意,不违地时地进行诊断、组方了。显然,在天人合一说的有意渗透、刻意糅合方面,相术与医学是一致的。就相术而言,且不说别的,仅仅看看这一串用语:天门、天中、天仓、天地相合、天地相应、天角、天轮、天庭、天圆地方、地府、地阁、地库……就可以知道相术与天人合一说是怎样水乳交融、如胶似漆了。
既然有共同的思想源泉,相术与医学在具体的运作中自然有许多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中医和相术都十分注意天地、四时、-日月对人体的影响,或认为是病理所在,或认为是吉凶所依。中医说人体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来调养五脏神志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士称人体因而动,适令而变才能趋吉避凶。相术在"相", 中医在"望",所以对于颜色也是非常重视的。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身体有了毛病,依据颜色则可诊可断,相士以为气色引至病症,据此可定吉凶。
天地、四时、日月与颜色有密切关系,人与万物一样,在不同的季节,甚至时辰,颜色有细微的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倶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按照自然规律和易经理论,三月震住东方,东方青色。《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味臊。"这就是说,春天之于人,内在肝,外在筋,色在青,违逆则伤肝。
相术认为:"夫气色者,发于五岳,隐于六腑,朝见于面,暮则归于肺腹,随年随月随日随时气色升降,各分面色白青黑红黄。,'(《神相全编,辨气色》) 就四季而论,确实是颜色变异,吉凶不浅,"如春三月青旺,赤相,黑主休,白主囚,黄色主死;若是夏三月赤旺,黄相,青主休,黑主囚,白主死也;若值秋之月白旺,黑相,黄主休,赤主囚,青主死;遇冬三月,黑旺,青相,白主休,黄主囚,赤色断死也"〈《神相全编,断四季论》〉。相术又有所谓"二十四气克应气形", "应时则喜,逆时则忧","青气应立春后一日、雨水后二日、惊蛰后三日、春分后四日"。春月面色青,乃"重新进入后来人,添财益产多欢庆,一季无忧少有速"。
可见,无论是中医还是相术,都认为春月面色以青为佳,或健康,或有喜。这便是在天人合一说方面中医与相术一致的例证。
第二,阴阳五行说是医家和相术的理论架构。我国古代哲学和方术认为, 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属阳,静的、寒的、在下的、内向的、晦暗的、减退的、虚的属阴。阴阳动而万物生,阴阳失调则万物乖庑。五行说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方术等有重要影响。古人把五行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天地万物的要素,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巳,衍生万物。阴阳五行说对医家和相术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在医家和相术的理论架构和实际操作系统中,处处可见阴阳五行说的穿行和渗透。可以说,医家和相术都是秉阴阳五行之说而立论的。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因此将人分为男阳、女阴,人的内脏再分阴阳,肾肺属阴,心肝属阳,所谓"阴生五脏,阳生六腑"。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一个人秉阴阳之气的情况,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灵枢,通天篇》云:"太阴之人,其状翻II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胭然未倭。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主而躁硷,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主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析眉。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I 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颐颟然,愉愉然,碹碹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由于一个人所秉阴阳之气的不同,其行为特征、内心禀赋均有差异。这就是中医"望"出来的阴阳之于人的外在结果。"望"只是中医诊断的手段之一, 通过"望",中医还可洞察以上五种类型的人的性情好恶。《灵枢,通天篇》云:"太阴之人,贫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忘发乎囚野,举措不顾是非, 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谩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中医凭着阴阳学说来"望、闻、问、切",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这里不可能一一深究。但是仅从中医关于五种人的分类和表征,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征,几乎可以说与相术的观察和评判如出一辙。《素问,脏气法时论》论述了五行生克规律对五脏之气、五脏生理的影响, 认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确实,五行之于中医,其用大焉。中医除了把肝、心、脾、肺、肾与木、火、土、金、水相配对,并相应让其生克以言病理外,还进-一步申发,认为人体内的所有器官都有一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的关系,这样就把五行糅合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了。即便是精神状态,也会因为身体器官的这种生克关系而受到影响。
根据这种情况,《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把禀赋不同的各种人,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并详细地指出他们的肤色、体形、禀性、好恶以及在时令适应方面的差异。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 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蚓,脱面,小头,好肩背, 髀腹,小手足,行岁地,疾心,好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 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土形之人,比于上官,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岁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 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 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 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 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
这里除了一个人的形貌观察与总结,还有诸如"轻财"、"善为吏"、"戮死,,之类的吉凶预测,与其说是中医的"望",还不如说是相士的"相"了。
相术对五行的重视并不亚于中医。相术家运用五行原理区分人的形相及气质类型的方法就叫五行形相。五行形相把人的外形特征基本分为方、直、圆、尖、厚五类,共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正形和金木、金水、金火、金土、木金、木火、木水、木土、水金、水木、水火、水土、火金、火木、火水、火土、 土金、土木、土水、土火二十个合形。《玉管照神局》卷上云:"形之在人,有金木水火土之像……金不嫌方,木不嫌痩,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浊。,,《照胆经》云: "正金形方正洁白耸紧,其相在腮颐坐立言声之间;正木形修长清秀条达,其相在眉发颧寿手足之间;正土形宽大肥厚内散,其相在耳腹腰背行坐之间;正火形上尖下大,不肥不瘦,其相在性情缓急之间;正水形圆厚丰隆,宽不逼迫, 其相在背准腹颐之间。',
相互比较之下,可以看到中医和相术在五行形相方面的观察和评论是非常相似的。譬如金形人,《麻衣相法》说:"金形轮小而尖,方面正,形短为之不足,内坚谓之有余。"《水镜集》云:"金形人取面方耳正,眉目清秀,唇齿得配, 手端小而方,腹腹圆正,色白气清。"金形人面额、手足方正轻小,骨坚肉实,肤色洁白等,这与中医所谓金形之人的特征基本相同。
八卦在《易经》中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之物, 其中"干"、"坤"两卦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后世的方士把八卦结合阴阳发展成为方术的说理工具之一,内丹、外丹、术数、占卜、相地、相人、中医等皆用八卦以阐述其有关问题。面部八卦诊法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的肝左肺右说的理论根据就是后天八卦图。
面部八卦诊法也在相术.中得到了很大的发挥。陈图南《相家秘诀》说: "八卦丰隆,须是多招财禄。"《吕纯阳相法》也说"三停八卦求相称"。这都是说,面部八个部位都要高耸、饱满、丰厚、有肉,最忌低平,凹陷,薄削。
关于中医与相术的同源,内容很系统,也很赅博,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 ,读者可参看本书的有关章节。值得指出的是,要注意区分中医和相术的同与异, 它们的同源是指在哲学基础和理论方法上的同源,不能认为中医是相术的"源"。另外,因为中医和相术有同源关系,就要注意有的相士借中医而任意发挥的倾向。中医和相术毕竟不是一回事,混淆是非,取巧卖乖,这是相士常用的伎俩。
2、文人与相术
中国古代文人阶层很独特,他们一方面身怀才略,期望朝廷重用以展抱负,一旦怀才不遇,则浪迹乡野闾衢,寄情山水,另一方面,又自视清高,恃才傲物,不与世俗为伍。由于文人阶层缺乏独立性,而带着严重的依赖性,是个"寄食"阶层,他们主观上是希望进入上层社会,经世济民,青史留名。即使不能谋得一官职,亦愿成为贵族阶层的食客而混杂徜徉于上流社会。如果既不愿又不能混出个"名堂"来,只好涉足于瓦舍街头,聊以度日,或逍遥山水,以求慰藉。文人的这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为他们接触、观察、评价相术提供了条件,因为无论是贵族阶层和平民百姓,笃信相术,其愿望、目的虽各有不同,但相信命运,把自己的身体发肤交与命运打理却是一样的。文人与相术有很密切的,同时又是很漫长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在卑微和显达之时,耳闻目睹,感同身受,与相术有过各种各样的交道;一是文人将相术、相士及其有关的事件诉诸笔端,或直接评价,或真实描绘,或以塑造人物,其状不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时期,相术风行其间,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各色人等,莫不受其影响,或陶醉其中,或冷眼热嘲。文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员, 一样极其敏税地感受到神秘的相术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史记,翟方进传》载:"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檨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后为丞相,卦高陵侯。,'翟方进是古代文人以学问称世,然后进入统治阶层的典型,在其仕进过程中,相士点拨是重要的关节,无怪乎司马迁要写上这么一段。
后汉班超投笔从戎,万里封侯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然而班超的这一壮举也曾经过相士指点呢。据《班超传》,班超家贫,替人缮写以养母度日,有志于学。曾投笔叹道:"大丈夫当效法傅介子,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然而自己是否有封侯之命?这位书生发痴,乃"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我们不能低估班超的才学和抱负,但恐怕相者的一番话也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有的读书人对相术深信不疑,即使是做到一定的官位,但若不是相士所预测的最高职位,那是决不松懈怠慢的。据《宋史》记载,范质有文才,为世人称道。后来他登朝拜官,仍孜孜不倦,好学如旧,就是上朝也手不释卷。有人怪而问他,位至今日,仍然苦读,何苦来?!然而这位好学之士反问道:"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哈,原来这位仁兄心怀宰辅之志,这位"善相者,,也是害人不浅。弄得范质跃入龙门尚不得稍闲。
相术风行甚嚣,几乎成了文人骚客饮酒清谈的主要话题,有的传播相术故事,吁嘘不已,有的现身说法,言辞凿凿。这种文人雅事连一些大文豪也免不了搀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欧阳修面相了。《东坡志林》云:"欧阳文忠公尝言少时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着齿,无事得谤。其言颇验。耳白于面则众所共见,唇不着齿,余亦不敢问公,不知其何如也。
苏东坡在其语录中着录这段文字,不但表明欧阳修曾与相士过从,就是东坡本人看来亦以为相术"确有其事"。这则文人逸事从一个侧面说明比较高层次的文人的相术雅怀。文人关于相术的描绘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市井风情面貌,也说明了作者本人对相术的关注或研究。在古代文苑中,贾谊、王朗、庾信、韩愈、李德裕、杜牧、皮日休、欧阳修、苏东坡、朱熹、刘克庄、文天祥、赵^^顷等著名文人都曾写过关于相术的诗文。这些诗文有的是与相士酬唱,对相术颇多赞许;有的是对相术的分析质疑;有的是对相术的嘲讽。元代画家赵孟俯有一首《赠相者》,记叙了作者与相士饮酒花前的情景,满是相术的氛围:"吾闻伯乐善相马,一顾千金长高价。何人倜傥买权奇,满眼驽骀居枥下。张君年少目有神,走半江湖多阅人。我生瘦^乏骏骨,浪许腾骧防失真。连朝春雨今始晴,花枝照眼生春情。楼前山色横翠霭,湖上柳黄飞乱莺。便须沽酒与君饮,醉倒花前犹满引。懒从唐举问流年,欲向德翁谋小隐。
唐代诗人杜牧因读荀子《非相》,在《相论》中赞相术家吕氏、杨氏为"大儒",并言"诚相法之不谬矣"。而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跋朱相士赠卷》则以调侃的口吻谈论相士的是非:"往时楼赐叔有文名,君谓余,楼眉浓,不能为清望官;钱宏祖帅江西,年甫四十余,君又谓余,钱且暴死。既而皆然。独言某人当为二府,某人当为侍从, 某人鬼形主凶,久而未验。余观君造次之言多中,揣摩之论辄差,岂非有心而售术,不若无心而信术欤?君颈长而膊耸,面瘠而下锐,望之若鹳鹤,余虽不晓风鉴,然知君非腰钱十万,封侯万户之相也,决矣!余方以实语规君,君无以虚谈戏我。
刘克庄这段话直抒胸臆,颇见锋芒,朱相士辈闻之,宁不汗颜乎? 至于一般的语录笔记,记录相术人事的故事就更多了。譬如宋人小说中记录此类故事野闻较多的就有《齐东野语》、《涑水纪闻》、《邵氏闻见录》、《春渚纪闻》、《青箱杂记》、《东坡志林》、《渑水燕谈录》等。有的笔记小说记相术之事,顺手写来,涉笔成趣。《老学庵笔记》载,有些人是凭声雌和步碎而当上大臣的,"韩魏公声雌,文潞公步碎,相者以为二公若无此二事,皆非大臣之相"。《青箱杂记》以记载"三十六善"而着称,除此以外,里面的相术故事颇多。譬如有位文庄公与友交往,礼仪甚厚。文庄公镇守安州时,有一对布衣兄弟宋莒公谒见,公善待之,并出了一个题目,请兄弟俩作《落花诗》。老大莒公诗有一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老二子京诗有一联: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没多久,皇上颁诏,兄弟俩将应举。文庄对他俩说:"泳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君当状元及第,又风骨秀重,异日作宰相;小宋君非及,然亦须登岩。"后来果如其言。这个故事略有文采,以诗言相,也是趣事。其实,何止是笔记语录,历代史书不是一样把相术作为改变人物命运,掀起历史波澜的一种力量吗?司马迁、班固、范哗、房玄龄、沈约、萧子显、姚思廉、魏收、李百药、魏征、欧阳修等人修史,只要人物有相术方面的传闻,即照收不误,特别是帝王将相,写到这些人物时,每每要演衍出一段相术故事来,说明这些人物的不同凡俗。由此也可看出这些修史的大儒们对相术的心态。
明清时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时代。作为文学作品,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即使是《西游记》一类的浪漫主义作品,也不无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因此,相术作为一种民俗,一种世态风情,在小说中有众多的描写。小说关于相术的描写,一是作为市井风情,一是用以刻画人物。明清时代,反映相术最多的是现实主义杰作《金瓶梅》。例如: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二十九回)西门庆一日正在前厅坐,忽平安儿来报:"守备府周爷差人送了一位相命先生,名唤吴神仙,在门首伺候见爹。"西门庆唤来人进见,递上守备帖儿,然后道"有请",须臾,那吴神仙头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草屐,腰系黄丝双穗录, 手执龟壳扇子,自外飘然进来。年约四十之一,生得神清如长江皓月,貌古似太华乔松,原来神仙有四般古怪:身如松,声如钟,坐如弓,定如风。但见他:
能通风鉴,善究子平,观干象能识阴阳,察龙经明知风水。五星深讲,三命秘谈。审格局,决一时之荣枯,观气色,定行年之休咎。若非华岳修真客,定是成都卖卜人。西门庆见神仙进来,忙降阶迎接,接至厅上。神仙见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须臾茶罢。西门庆动问神仙:"高名雅号,仙乡何处,因何与周大人相识?', 那吴神仙欠身道:"贫道姓吴,名爽,道号守真。本贯浙江仙游人。自幼师天台山紫虚观出家。云游上国,因访岱宗访道,道经贵处。周老总兵相约,看他老夫人目疾,特送来府上观相。"西门庆道:"老仙长会哪几家阴阳?道那几家相法?"神仙道:"贫道粗知十三家子平,善晓麻衣相法,又晓六壬神课,常施药救人,不爱世财,随时住世。
这段文字十分集中地描写了明时相士的神情风貌,言语态度,以及西门庆一类人家对相士的态度。相术对文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人的"寄食"心态造成了他们对未来的彷徨无奈,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只好相信命运了。由于他们是文人,在笃信、谈论相术之余,往往还传播了相术,为相术迷漫民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算是相术风俗的一个侧面吧。
3、相术虚妄论
相术,或许是一种魔术吧!它在中国历史上鼓捣了二千余年。人潮汹涌, 趋之若鹜,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浪潮。由于精神慰藉的需要,出自各自的目的,从皇帝到平民,几乎没有人怀疑它的虚妄。偶而有几声尖锐的叫喊,也被这滚滚浪潮所淹没。今天,我们穿过这密匝匝的历史桦林,要去寻找淹没已久的历史回响。
孔子与其弟子坐谈。子路对孔子说:"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予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也。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则失之宰予。"孔子是个天命论者,他信奉的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即便如此,他对容貌决定命运以及以容取人的相术还是轻易不敢相信。
然而孔子的感喟还不能算是对相术的诘难。真^对相术发一声吼的是另一位儒家哲人荀子,他对相术的视焦已经不是信与不信的微调,而是运足了气,非之!荀子历数了圣贤的相貌与其成就的关系,以为"长短大小,善恶形相,非吉凶也",世俗好相术,那只是"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荀子认为, 相形是不足取的,对一个人如果要有所"相"的话,那就相心吧,因此提出了"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的著名论断。
荀子以利剑打幵了榛莽,接着有王充、王符等人跟进。东汉王符着《潜夫论.相列》,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相术的存在,但还认为影响人生际遇的最终还不是相术家所凭据的容貌,而是要靠社会的力量和后天的努力。他指出:"膏壤虽肥,弗耕不获;千里之马,骨法虽具,弗策不致;夫觚而弗琢,不成于器;士而弗仕,不成于位。若此者,天地所不能贵贱,鬼神所不能贫富也。,,王符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当时社会上盲目相信相术的人的一副清醒剂。
但是自此以后,对相术进行系统的理论批判的人可谓寥若晨星,偶而可以看到一些批评,也只是用例证说明相术的不可靠。宋代《芦浦笔记》卷一说:"《汉书》载:许负相周亚夫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竟以不食五日而死。余观《南史》庾毚饿死,楮梦善终,乃大相反。盖复家富于财,食必列鼎,又状貌丰美,人谓必为方伯。及魏克江陵,卒以饿死。有锗梦面尖危,从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终。然则相法亦有时不验。',这样的评论似乎证据确凿,振振有词,然而又像在说明相术"多时验"而"有时不验",从而为相术赞美了,因为许多相术家正是以"余术亦有不验"迷惑众生的。清代的熊伯龙在举例说明相法不验之后多说了几句话:"余不信星相家言。或推余限度,按余部位,皆云至贵之格,公卿将相,早于年三四十内得之。人多以此佞余。余初亦喜闻其佞,逮至后来,往往不验。,' "不验者不传耳,今使一不知相术者相百人,必中一 二人,传其相一二人之言, 足称为善鉴,不知其验者皆偶然也。,'〔《无何集》)这位熊伯龙看来面相是不错的,大概相士皆称善,然而"今阅七十甲子矣",尚未"公卿将相",所以颇为愤慨,"虽欲信之,又乌得而信之"?熊氏用自身的经历说明相术"往往不验", 对相术的批判颇为有力。
然而综观古人对相术的批判,仍以荀子的《非相》为最激越,最有理,也最有力,后来的各类篇什都无法超越它。可以说,荀子的声音变成了历史的绝响。理论永远跟不上实践的脚步,相术愈是发展,理论愈是滞后,其评论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相学的一种有趣的现象。
大致说来,相术的虚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形而上学的先天决定论。相术其实是依循"天人合一"的理论来展示"人法于天"的现实。它把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体交付给神秘莫测的力量,并预言这股神秘的命运力量可以把人引向理想的彼岸。这股力量可以决定人的生老病死、富贵贫贱,而它的唯一依据就是人的发肤骨肉。这种先天决定论、形相定型说完全不顾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后天的努力,看不到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的巨大创造力。由此而论,相术是让人"无为",生就富贵相,即有富贵命,生就贫贱相,则受贫贱苦。其实,一个人富贵也罢,贫贱也罢,莫不经过许多的周折,有先富贵后贫贱者,有先贫贱而后富贵者。命只是
一种虚根,人要衣食住行,要奋斗挣扎,又岂可无为!天命论是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基因,相术只不过是这种思想基因的另一种注释,另一种发挥,其结果是相术宣扬了天命论,天命论又推销了相术,两者可谓各得其宜。
其二,封建观念混淆其间,杂艾丛生。相术可以说是封建观念的演说词,它把封建观念发布于人的形貌体肤,形成了它以封建观念作为价值取向的功利系统。相术的价值取向很集中地表现在它关于命运的评判用语方面,主要有贵贱、贫富、寿夭、福祸、吉凶、盛衰、善恶、邪正、贞淫、忠奸等,包括社会行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从一个人的面相形体可以看出这么多的内容,我们不会不对相术的神机妙算感到吃惊。这一套价值系统很明显是用封建道德观念的石块垒积而成的。贵与贱,乃是"官本位"观念,贵士儒、贱农商的习俗所形成的等级现象。因为是一种现象,它已经浸淫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或欣赏,或接受,或漠视,相术把它拾到自己的兜亍,喋喋不休地向大众演说,引诱起人们渴望改变际遇的冲动。贞与淫,肯定是针对女人的。相术之中有一个暂题,就是讨论女相,即从女人大至形体,小至毛发的各个部位看女人的贞与淫。《神相全编》卷十一有所谓"达摩妇人相"、"麻衣秋潭月论女人"、"鬼谷子相妇人歌"、"秋潭月说妇人歌"、"女人凶相歌"、"女德论"、"论妇人贵贱格"、"女尺九善相"、"妨夫论"、"妇人十贱歌"等,几乎把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架在妇殳头上的枷锁全部用相术的方式展现出来,令人触目惊心。《麻衣秋潭月论女&》说:"女人也要合人伦,和媚温柔量有畲,语言详缓步行舒,妇礼三从并四德,因缘有分字贤夫,准尖齿露并喉结,额侧唇掀骨格粗,发焦似火龙宫陷,败尽人家克尽夫,球头额广背丰隆,耳反神清唇更红,须克一夫并破祖。,,这样的"高论"在相书中俯拾即是,拾起来的是什么呢?那是一串串男尊女卑的阴魂。有人说,相术是封建伦理观念的教科书。这看来是不过分的。历代的相士实际上是扮演了封建传教士的角色。除了以上两点,相术还有诸如牵强附会、臆度类比、自相矛盾、故弄玄虚、以个别及一般、从一孔窥全貌之类的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评说了。张明喜着《泄露的天机》有一段话很准确地阐述了相术在人们心中张狂的原因:"和宗教一样,相术、命学的长期存在,还与人类特殊的精神需要有关,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人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难于确定的能力,一方面又取决于环境所提供的难于预测的条件,这些不定性使得个人的命运带有一种未知的神秘色彩,而人总是迫不及待地企望得知自己今后命运的轨迹,获得对自己面目和价值的认知,这就给自称能预言个人未来命运的相术、命学提出了广阔的精神市场。人又总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把握自己今后的命运,但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和意外的变故,使个人的努力与所获得的结果,往往阴差阳错,不成正比,更无法用因果的必然联系加以释说,社会生活的节奏越快,这种不可测的闵素也就越多,有些人无法窥透谜底,便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转为命定论的信徒。,'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欲望,我们有许多的机会,许多的成功,许多的挫折。然而我们会不会成为"命定论的信徒"呢?瞧,相术就在我们面前演说,相士就在我们身边游荡,让我们自己来把握命运吧!我们历尽坎坷,我们矢志不移,沿着自己的心路跋涉,直到看见一个闪光的灵魂出现在山峰之巅,这,就是我们自己!
点赞

踩


算命免费:为您筛选出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帮您释疑解惑,破除迷信宿命,提倡正确的知命、造命方式,创造幸福人生!
版权所有 无锡市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0701923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