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书籍资料
算命、风水相关书籍资料整理

第一章 概论《神秘的相术-陈兴仁》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先哲们在雅典达尔菲,阿波罗神庙的门廊一块石板上刻着的箴言。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己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生命的起源及归宿作了积极的探索,在意识形态里对命运有着执着和神秘的感知。探索和感知的结果,使我们今天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认识。一方面,作为正统文化,儒、道、佛关于人生的解释和规定, 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作为通俗文化,古人为认识自己、把握未来而建立的一套现实的、世俗的人生哲学,诸如星、相、占、卜之类,己经沉淀在人们的心灵里,仿佛这是祈求幸福,逃避灾祸的仙药。
我们所说的正统文化与通俗文化是胶合着的,探讨命运的通俗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不衰,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神秘的组成部分。在这种通俗文化之中,相术是仅次于八卦的最为神秘、最为源远流长的一支。
提到相术,我们心中倏地划过一道闪电,仿佛黑暗中闪出希望之光。但当黑暗过去,闪电消失,我们的灵魂陡然间变得模棱两可,跟着生出了许多的疑什么是相术?那市井杂肆里戴着方巾,或闭目,或瞪眼,或掐手,或跺脚, 神机妙算,密不透风的相士就是相术的操作者和传播者?是他为世俗的人们拨开雾障,指点彼岸迷津,铺就幸福之路吗?他既然是知面知人明过去了未来的专家,为什么不照照铜镜、相相自己的尊颜?难道他的尊容注定自己只配做一个品职卑微、人见犹怜的相士?
相术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相术能像幽灵一样抓住人们的思绪并带着它度过漫长的一生?为什么人们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给受之于父母的形体相貌?街头巷尾的相士究竟知道多少相理?为什么他们随机应变的信口幵河常被人们当成征之有据的命运玉律?相士们散布的是人生真谛还是欺世谎言? 相术真的很神验吗?为什么有的人相貌相似而命运悬殊?相理说重瞳为
佳,而舜目重瞳,项羽亦重瞳,五代李煜一目重瞳,其命运却大不相同!为什么荀子要大声疾呼"非相"?为什么历代哲人贤士怒斥相术为无稽之谈?
相术是迷信吗?为什么相士门前,常常是"朝野归凑,人物常满"?难道人们是稀里糊涂地把命运交给相士的三寸不烂之舌?为什么关于相术"灵验"的故事载满史籍,不胫而走,人们却一代一代地津津乐道?为什么诗人杜牧要发出"诚相法之不谬矣"的感叹?相术如果是骗术,为什么千百年来芸芸众生、达官贵人趋之若鹜,乐此不疲?
为什么相术那么神秘?为什么《相理衡真》说"准头〔指鼻)青,九十曰内灾,祸及子孙,又防火厄;兼黑连人中,主牢狱妻死之灾"?鼻子发青就那么倒霉?这是相理的深奥莫测,还是相士的故弄玄虚?人们追迷于相术,把不可预知的命运托付给扑朔迷离的相术,是不是只为了那份模棱两可的安慰?
我们还有许多的疑惑。我们虽然已经无法忍受让这些疑惑长久地占据在心中,我们更加无法忍受相士们打着预测命运的幌子用相术来玩弄群众的渴望情结,或者理学大人们对相术大打一阵棍子,然后草草了事的态度。我们需要勇气,需要理智,去解开横亘丁-心中的疙瘩,同时有责任去揭幵相术的神秘面纱,让新世纪的阳光照出相术的真相。
人类"认识自己"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相术作为一门学问,有其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纲领,要把相术作彻底通透的研究剖白,确实并非易事。笔者不敢说自己在相术的神秘氛围中已经辨清了方向,但愿静着心气,以唯物史观作明灯,以辩证法为利斧,一层一层地劈幵罩在相术上的雾障。
让我们一道进入相术的神秘世界,披石拣金,去芜取菁。我们希望通过相术发生、发展、繁衍过程的分析,发现它与哲学、医学及其它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决定它面貌的文化原理;通过对相理的解剖分析,发现它在中国文化中蕴育而成的"合理内核"及迷信色彩,求得对相理的深层认识;通过对看相风俗、相士形象的描述,揭示相术对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文化构成、民风民情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1、相与相术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莽莽榛榛、野兽出没的原始世界中,他们惊讶地环视着自己赖以生存,但又不时带来危险的现实环境;观察这个景象万千、变化多端的环境,成了一件除了果腹生存以外的快乐事儿。随着大脑的发达和观察的总结深入,人们逐渐把自然景观与思想果实结合起来,把自然形象与大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引发了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的总体趋势。汉字的发生就是这种形象思维的产物:"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这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庖牺氏、仓颉在俯仰之间,观象观法,识文辨理,甚至连鸟兽足迹也不放过,可见观察仔细,无所不至。而易八卦、书契(象形字)则是观察诸般形象的思维结果。这种由物象上升为思想的逻辑走向,也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定势。相术是从观察人的相貌入手,得出关于此人命运好坏的报告。显然,形象思维的定势是相术的逻辑基础。
我们先从"相"的含义出发,然后明确"被相"的内容,同时找出"相"与"被相"的理论联系,从而了解"相术"的真正含义。《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诗》曰:'相鼠有皮。,',"省视"就是"察视",是观察审视的意思。可见"相"不同于一般的看视, 而是一种极其认真仔细的观察;在原始社会,古人驰目展望,所见无非荆榛乔木,这大概就是"相"字从目木的原因。
"相"是对周围的物的审视,审视的对象往往就是评价的对象。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先民从原始丛林走进农业社会,人们审视的内容和兴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长期的农牧业生产,牛马六畜变得非常重要,它们很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观察审视的对象。远在相人术产生之前,中国就有了相牛相马的风气。相传在中国上古的黄帝之时,已有个兽医马师皇,"善识马之形气生死"。中国第一部《相牛经》出自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的车夫宁戚之手,后又传给了百里奚。这些传说的真伪,现已无从考稽。但史籍中确有不少精相六畜的记载,如战国时出现了王良、伯乐等一批相马名家,他们的鉴别能力已达到了"尤尽其妙"的境界。《庄子》载徐无鬼见魏侯,"告之以相狗马"。《史记,日者列传》载:"黄直,大夫也……以相马立名天下。"又载:"留长孺以相彘立名,泶阳褚氏以相牛立名。"另外还有种种"相鹤"、"相鹄"、"相鸭"、"相鸡"、"相鹅"之术。《吕氏春秋,观表篇》对这类相法记述更详:"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管青相膪肠,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良工也。
由此及彼,因畜致人的因果类推的逻辑思维定势,很自然地使人从相牛相马中得到启发,转而审视人类自身。既然牲畜具有不同的寿命、脾性、能力,并相关地呈现出不同的骨骼、形体、颜色、毛发,那么人也是天地所生的精灵,气化的产物,所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也应有禀性、聪愚、寿夭,乃至贵贱、吉凶、祸福的不同,并相关地在人的形体上出现有规律的特征。《吕氏春秋,观表篇》认为,马的全身都可认真察相,因为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特征,"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非独相马然,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征"就是显露出来的表示禀性、聪愚、症状、吉凶等方面的迹象。"征" 之在畜,主要指牲畜体肤显示出来的身体状况、寿夭能耐等方面的迹象,征" 之在人,主要指人的体肤毛发可呈现的身体状况、情性聪愚、吉凶贵贱等方面的迹象。而无论人畜,其"征"都是认真察相的结果,没有察相,其"征"就无以识别分辨。因此,古人从相畜到相人,是理性自然的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人"已经是一个固定通俗的词儿,"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荀子语)。相人的风气蔓延,初步形成一种民俗。当时的相人主要有两个观察点:一是从相畜转引过来的医学的观察。古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内部如果有了病理变化,就一定会在体表或者面部反映出来。中医学的望诊就是通过观察病人面部的形色神态来判断他的病理状况〔迹象)。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书,通过望诊即观察一个人的面部五官及气色等各种外部特征,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个人的诸种病态症状,但也已涉及对人的性情的分析,如"少信"、"见事明"、"轻财"、"阴贼"、"勇怯"、"寿夭"等。这种观察,总的来说是医学的角度和判断。二是通过形貌特征引发出来的命运的观察。古人认为形貌特征与命运有一种神奇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形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命运。正如一位精通中国相术的西方相学家泰勒斯.马尔所说,"中国的相士们除了认为一个人的面貌形状与位置及其他特征足以显示他的性格外,还可以显示他的命运"。命运说是关于生命状态的社会学的解释,这种解释最初只是纯理性的,并没有固定的附着物。相术将形貌特征与命运吉凶联系起来,形貌特征从此成了中国人关于命运的象征符号。
据《左传,文公元年》记载,元年春,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前来鲁国参加葬礼。公孙敖听说叔服能给人相面,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见他。叔服说,谷这个儿子可以供养祭祀他,难这个儿子可以安葬他。谷的下颔很丰满,他的子孙必定在国兴旺起来。
在叔服看来,人的下颔(相术称为地阁),代表一个人的晚年运气。由于谷这个人的下颔长得很丰满,叔服就据此推断他暮年的运气很好,也就是子孙兴旺,后继有人。在这里,下颔就是晚年运气的象征。为什么有这种象征呢?这就是相理研究的内容了。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给相术下个定义了。什么是相术呢?相术其实就是一种命运观,它是通过人的形体特征这个生命载体所显露出来的关于人的吉凶贵贱的学说。或者说,相术是一种生命观,它通过人的形体言行对生命作一种符合社会道德和功利标准的解释。又可以说,相术是一种生命预测学,它通过人的本体特征预测人的未来动态。
几乎在"相人"成为通俗词儿的同时,"相"己经有了 "形貌"的含义。荀子《非相》说:"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王充《论衡》有《骨相篇》,"骨相"也就是骨体、骨貌之义。正因为如此,后世又把"相人"称为"看相"。
2、相术的命运
看相的风气至少在春秋时已在贵族阶层中形成,在命运诸术中,相术最古。《左传》中记载的公孙敖请叔服为儿子看相的史实,可为相术的滥觞。明代最为著名的相术大家袁柳庄也说:"系相人之有术兮,肇东周之叔服。"周内史叔服是史书所记载的第一位相士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烟云,更迭了数不尽的时代沧桑,被相士演绎成奥妙无穷、神秘莫测的相术,有过怎样的命运呢?给相术看相,这显然是个有趣的事儿。
给相术看相,除了揭示亦真亦幻、变化多端的相理外,还必须观照时代精神、价值标准以及哲学、政治、伦理、宗教、心理等历史文化诸方面,这显然不是浅尝辄止便可得出结论的课题。但一般人总是以史籍所载或众人口碑中相术案例的真实与否来评判相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史籍和传说来了解相术经历了怎样的荣耀和风雨。
在相术悠久的历史中,在汗牛充栋的史籍记载中,不乏相术"灵验"的故事,这也是历代相士借以夸耀的家宝。我们随便撷取几例来看看:传说汉高祖刘邦长着一副像龙一样的面孔,鼻子丰隆,胡须飘逸不凡,左大腿生有七十二黑子。当他还是一个小吏时,吕公以面相术观察他,知道他曰后必得天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又有一老父看了吕后及两子相后,又对刘邦说:"乡者夫人儿子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汉代名将卫青出身卑贱,是一个小官吏与一个小婢女的私生子,不料一个相士竟说他"贵至封侯"。后来卫青从军,5次带兵出击匈奴,因屡建战功,竟越级封爵,果应相士之言。
汉初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地位几乎与皇帝一样尊贵。但著名相士许负看了邓通的面相后,竟说他:"纵纹入口,当饿死。"汉文帝说:"富贵在朕。"随即将蜀道之间的铜山赐给邓通,让他铸钱自享。汉景帝即位后,认为他违法铸钱,邓通被迫流亡,终于穷困潦倒,饿死他乡。
汉代名将周亚夫尚未封侯时,许负也给他看过相,说他3年后封侯,8年后出将入相,并把持国政,极为隆贵。但再过9年,必当饿死。亚夫笑而不信,许负指着他的口说,"有纵理入口,此饿死法也。"后来亚夫果然饿死。^     唐宣宗时驸马于棕为盐铁官,常常有消息传出说他有宰弼之任,当时的宰相路岩与他不和,听后心中很不安稳。他请来相士 丁重,让他在宴请众人时,悄悄地垂帘看看于棕有无宰相的命相,丁重看后说,"入相必矣,兼在旬月之内。路岩说,大概你因为他是贵戚才这样说吧? 丁重正色道,命相^岂将人事可以斟酌?某比不熟识于侍郎,今日见之,观其骨状,真为贵人"。路岩这才相信,连忙改变策略。后来于棕果然被起用为相。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年少之时,有个相士说他:"耳白于面,朝野闻名, 唇不盖齿,无事招嫌。"后来欧阳修虽官至宰辅,终因遭谤而辞官。
唐代刘思礼从小喜欢相术,求学于神相张憬藏。张憬藏说他有刺史之相, 位极太师。通天年间,刘思礼果然为箕州刺史,益加迷信相术,他也为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看相,说綦"君体有龙气,如大帝"。于是共同谋反,泄密被诛,所累名十30余,族杀1000多人。诸如此类的相术家珍,可谓俯拾皆是,历代相书字里行间对此类故事时有传播,益加显得相术的先知了。
至于相术的社会景观,更是大有看头。唐宋之后,世人对相术深信不疑,以至于痴狂状态。相士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常,"其门如市",甚至还要事先预约,出现隔日"候之"的盛况。人们为了弄清自己的命相,或约伴同去或几度造访,几乎到了穷根究底,事事必问的地步。如唐宰相李峤,曾先后请袁天纲、马师禄等大师为他看相,三番五次,虔诚至极。明代又是一番景象,连皇帝也对相术笃信不疑。永乐皇帝朱棣对相学的勤学,对相士的恭敬,决不亚于学子攻研经书,求教恩师。甚至朝廷建立一些典章制度也要咨询相士,参照相术。如相术以为女子体香为贵,体臭为恶。于是永乐年间后宫选用妃子,必须令待选女子穿厚棉衣急跑,直到汗出,让人闻闻味道,然后决定取舍。朱棣一心想纳个方脸女子为妃,相士袁珙连忙出来劝谏,说:"凡方脸都为虎脸,多犯杀星,岂能入宫为贵人?"于是皇帝只好作罢,皇帝如此,民间对相术的迷信自不待言。
但是在迷信相术的茫茫人潮中,历代都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猛士站出来对相术进行无情地抨击和揭露,使相术相士受到巨大的震悚。战国儒家学派的继承人荀子就是首先振臂痛击相术的人,他的战斗檄文《非相》成了历代向相术进攻的号角。东汉的王符虽然不完全反对相术,但对相术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千里之马,骨法虽具,弗策不致。夫觚而弗琢,不成于器;士而弗仕,不成于位。,,同样一个人"骨法虽具,弗策不致"。也就是说先天所具的相貌、命禄没有后天的条件也不能实现,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命运是"天地所不能贵贱,鬼神所不能贫富也"。王符的这一看法,对相理是一针见血的揭露。清初的熊伯龙对相术的批判则较为全面。他在《无何集》中不同意"圣人奇形"^ 命相说,并列举亲眼所见一屠夫和文王一样"四乳分明,,,而一个享有古今罕见的福泽,一个连最小的禄位都得不到的真实例子,说明圣人之所以为圣,不因相貌的奇特,而在于心之不同。对世传相士能准确看出人的禄命的现象,他也作了分析,他以周元豹在唐明宗微时能相中他日后必定大贵的灵验之事为例,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碰巧,"不验者不传耳,今使一不知相术者相百人,必中一 二人,传其相一二人之言,足称为善鉴,不知其验者皆偶然也"。相命之风猖獗,又与人们好奇心、侥幸心有关。这一辨析,是颇有见地的。
虽然有明辨之士的揭露剖析,但由于贵族阶层的提倡奉行、相士的广为散播、群众的愚昧无知,相术之风在漫长的历史中就像一股浊流穿行融合在民俗民风中,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经过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上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已经深刻认识到幸福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努力劳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个人的命运只有与袓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干部成了人民的公仆,那种"当官发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相术一类的迷信活动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相术最不走运的时代,可以说是销声匿迹了。但改革幵放以后,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封建迷信的残渣又被一些人翻腾出来,有人或沉迷其中,或借以惑人,形成了一股新的浊流,腐蚀人心,毒害社会。
相术的存在,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根源。要彻底根除人们对相术的迷信,看来不能光靠禁令明文,最好的办法是静下心来,像解剖麻雀一样对相术进行无情地理性地揭露,把它的原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人们来作一番科学而又深入的评判,让人们了解相术在神秘面纱覆盖下的真相,是真是假,灵还是不灵,自然有个分辨。我们坚信,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将不再迷信相术,而相术最终只会成为我们研究历史风俗的标本。这也就是相术的最终命运。
3、相术的神秘特征
谈到相术的神秘,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相士的阐述:《麻衣相法,相面》:"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腑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定一身之得失者,面也。故五岳四渎欲得相朝,三停诸部欲得丰满也。貌端、神静、气和者,乃富贵之基也,若欹斜不正,倾假缺陷,色泽昏暗,气貌丑恶者,贫贱之相也。是以面色白如银,脂如光漆,黄如蒸粟,紫如绎缯者,皆大富贵也。若面也赤暴如火者,命短卒亡;毛色茸茸而浊枯,焰无风似有尘埃,贫折腰;而色怒变青蓝者,毒害之人;面作三堆者,男主克子;女主克夫而贱;面如满月,清秀而神彩射人者,谓之朝霞之面,男公卿,女贵妃夫人;面皮厚者,性纯而孝;面皮薄者,性敏而贫;身肥面痩者,命长性缓;身痩面长者,命短性急;面白身黑者,性易而贱,面黑身白者,性显而贵,面如黄瓜者,富贵荣华;面如青瓜者,贤哲堪夸也。
相人术中,面相是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所以相书中都有大量的论述。相术的神秘在面相中即有典型的表现。即以这段文字而言,麻衣道者将面部看做是"一身得失"的关键,但他给各种面相下的贵贱寿夭的评判似乎缺少某种必然的联系,显示出古老的不可知的神秘。如"面色白如银,脂如光漆,黄如蒸粟, 紫如绎缯者",最多是身体健康,营养丰富的人,为什么一定是"大富贵"呢? 有这样脸色的人,定然不是蓬门筚户的劳苦者,那么是不是富家子弟才会这样"大富贵"呢?又如"面皮厚者,性纯而孝;面皮薄者,性敏而贫",面皮的厚薄怎么与性情贫富扯在一起呢?更不可思议的是,"面如黄瓜者,富贵荣华;面如青瓜者,贤哲堪夸",这种比附与揣摩,除了它的神秘,更有点像信口雌黄了。
《相理衡真》卷十:"印堂紫,一日内转官,末主横财,一季内进田宅三豫道。"印堂发紫,转眼间就可以升官发财,广置田宅,真是神乎其神了。我们只知道,从中医角度来观察,人的脸部气色只能反映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生理状 双况,却不知道它与人的祸福有什么相干。也许相士会说,神秘的东西,凡人怎会 论知道呢?这就有点神秘了。
具体来说,相术的神秘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与命运本体的象征结合。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必有其相,相就是天地万物生命流动的表征;人活动在天地万物之中,其形其态,亦即是人的生命形态的反映,从这种生命形态的现状即可预知其未来。显然,相术家认定相与命运有本质的联系。但是为什么天地万物,其相各异?即使是同一类物,其相亦气象万千;命运并不是可以捉摸的东西,古人对命运孜孜以求,以期知道命运究竟是什么东西,但结果却是愈加茫然,以至屈原先生满脸困惑,"天问" 不已。不过,我们聪明的袓先在茫然无措的时候,仍不倦地思索,终于从自然界生物的生死消息悟出一些生命的奥秘,从而联想到自身的生命轨迹。因此,很自然地拿自然界的生物来与人的生命作一种象征性的比附。
相术关于生命的象征,主要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和飞禽走兽动物象征两种。前者是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比附人的命运形态,可以说是特性象征法。如火有猛烈急燎,红光突烈的动势,拿它来象征有类似品性的人,就如《神相铁关刀》所说:"火形,头尖肉红性又急,发黑须黄鼻露骨,颧尖骨露眼睛红,眉上欠毛胸又突。掌尖大薄又露筋,行路身摇耳尖拂,声焦声破额孤高,唇趫露齿火形是。
火型人就是有火样的品格和形态,这类人情件急躁,骨肉外露,其遇人处事,自有一番风格,若辅以其它方面的观察,不难看出他们的人生走向。这就是一种象征。

特性象征法不会没有例外,因为人可能具有五行的多向特征,因此有必要作更细致全面的分析,所以《神相铁关刀》补充说:"火形,掌痩指尖露筋骨,指疏。如面赤微寒,发焦眼赤,金火也。如面青, 是带木;如头骨太重,是带金;如面方厚,黄色,是带土;如面白而圆,是带金。',

这就使一个人能带有多种特性,但一定以其中一种为主。飞禽走兽动物象征是根据动物的形状来比附人的形态,从而展示一种形象的命运现象,可以说是形状象征法。这种象征法较通俗易懂,内容亦十分广泛。如飞禽类有凤形、鹤形、鹰形、燕形、鸽形、鹅形、孔雀形、鸳鸯形、鹊形、鸡形、鸭形等,走兽类有龙形、狮形、虎形、象形、猴形、龟形、蛇形、马形、牛形、羊形、熊形、狗形、狐形、猫形、蟹形等。远古时代的先人对动物有特别的关注,因此才会有这种后世的形而上的比附。在殷朝文物中就有不少虎、豹、羊、龙、犀和象的造型,而且惟妙惟肖,各具神态,但是有关人的容貌和身躯的文物却极少见。这种现象是值得深思的,相术的形状象征法与此不无关系。动物形状之能象征人相,一定要赋予动物形状某种含义才有可能,否则就毫无意义可言。这种含义一般是当时有关生命动态的解释,或是一些其它文化认知。如我们在神话故事中看见的"凤"就被认为是吉祥鸟,把"凤"和人作比附,就成了这样的描述-"其形眼单长,眉轻细,鼻高曲,神骨秀,声韵清,性温雅,超伦类;痩则通,肥则滞,颔朝额,是天地相应也。或眉眼细,下短上长,身侧,即是小凤形人也。若身长面大,鼻耸直,精神急速,即丹凤形也。,'

这个形态给人一种非常灵秀的感觉,是一种雅致和谐的美感。具备这种形态的人,相术家谓之有福且贵。其实,这不过是人们把"凤"的吉祥附加在人身上,然后再作引申罢了。
可以着到,相与生命本体的象征结合,只不过是人们认识生命、认识自我的初级形式,并没有什么奥妙。但人毕竟是万物之灵,人的本质属性与五行、动物有着天壤之别,相术家根据五行性质、动物形态来推断人的命运,其结果是危险的,同时也是神秘的。
第二,相与心理状态的夸张暗示。人的相貌尽管各不相同,但可以划分为大致的类,如北方人、南方人,南方人之中又可分为客家人(梅县〕、广州人等; 根据人的相貌,又有更细的脸型特征,如一类人鼻子高直厚实,一类人鼻子矮塌尖瘦等等。古人观察细致入微,已经注意到人的相貌各不相同,但又有特征相同的一类,这就为相术寻找到了一个物质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还把心理状态〔趋势)人为地依附在特定的相貌特征上,使相与心理状态有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暗示,即从某一类人有某种人生际遇暗示出某一类相貌特征有某种人生际遇。如夏、商、周三代先民经过观察,发现疱牺氏、神龙、帝誉、黄帝、尧、汤等圣人相貌怪异,于是得出"奇形即圣人"的初步结论,据此察人观圣,孔子的相貌即甚怪异,其嘴与皋陶一样,像鸟嘴。据此推论,没有怪诞的嘴脸,想成仙为圣亦是枉然,只好心安理得地做一俗人。这种暗示经过相士的点拨,再加上一般人的迷信痴狂,变得更加真切可信,也就更加夸张。
这种暗示源于一种幻想。一种指向于改造现实,祈求幸福的幻想。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由认识水平的低下和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幻想的烙印不是打在改造现实的努力之中,而是安放在上苍的旨意即相貌之上。如先民把"吉"、"凶"这样的现实状况和心理造景归咎于相貌就是典型的一例。清代《相理衡真》卷二云:"凡人面圆、眼圆、耳圆谓之圆字面,而阴旺阳衰,不入贵格。男人得此,当主父母早亡,骨肉分散,寿数不高……"天伦之乐, 寿命绵长为人之理想追求,但如果生成圆字面,即是理想变成泡影,只好四顾茫茫,对镜自怜了。
把人生的冀望寄托在脸眉之间,这也是危险的,同样也是神秘的。实际上, 相与心理状态怎么可能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呢?相貌是父母生就的,幻想却受现实环境和世俗观念的左右,又怎么可能有一致性呢?这一切,惟其无法解释,才增加了它的神秘氛围。
第三,相与伦理观念的强行扭合。我们知道,在无法与现实抗衡,或对现实环境无可奈何的情况,现实环境和因之而生的世俗观念怎样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孝廉和贞洁是封建伦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标准即对父母兄弟的孝悌和女人的忠贞不一,奇怪的是,这种伦理观念竟与相貌扯在一起,即从相貌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孝廉和贞洁,也就是把受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道德观交付给父母生就的相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神秘的"转换"。相术认为,孝子自有福相,不孝必遭祸患。相传有个孝子刘行之,母亲患眼疾数年,他尽心竭力,四处求医。后来听说大慈寺勾龙生善相人,又善卜,他使前往卜问母疾。勾龙生看了他的相说:"红黄光彩,透五岳之顶,有云幵日出之象,善气迎人,逢凶化吉。',又对他说其母亲的病不用吃药也会好的。行之好生疑惑,回家一看,母亲正从床上坠下,他连忙扶起,母亲双目已明。至于女人的贞洁,相术专门有"女相"一类,论述甚详,不外是从相貌"观善恶"、"辨贵贱"、"识谣逸",如面部方,颧骨高,齿不齐,腰身粗,面有痣,嗓门粗,"自言自语"、"语言泛杂","见人掩面","托腮咬指","坐不安稳"等均为贱相淫女,一旦某女被相士"点破"为淫相,该女就是有千百张嘴也辩不清,却又不知错在哪里,只有自叹倒霉。
伦理观念是一种文化,是民族心理的积淀。作为思想结果,伦理观念可以从人们的言行中审察出来,也可以从按照这种观念制作的某类物质品(如建筑物)中揣摩出来。但把伦理观念(包括其它文化)与相貌扭合在一起,就显得十分深奥莫测,个中道理,恐怕连相士本人也说不清楚,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如坠云里雾中,唯有深信不疑了。
4、相术的文化思考
看相的习俗,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态,是最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但由于看相属于"末流猥杂,不可殚名',,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特殊的文化价值,所以我们今天还看不到比较有系统地评论相术文化的著述,这对于古代社会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现在,随着古代文化硏究,特别是神秘文化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有趣、有意义的课题。
关于文化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不下几十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思维成果及其物化的总和。相术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关于生命走向(或寿或夭,或贵或贱)的思维成果,即是一种形而上的人生观。相术文化决不是超然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外的"怪物",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抽芽而出的变种"植物"。因此,研究相术文化,最重要的是找出它与哲学、伦理、宗教、科学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内在联系,找出它内在的文化养分及其个性的变化。
第一,相术与哲学。中国哲学是对宇宙、自然、人事由具体的形而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形而上的理性概括。相术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流衍而出的一种畸形变种,它随着中国古代哲学的不断演进而日臻成熟,并且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深层的内部机制和遗传基因。
中国古代哲学深层的内部机制就是天地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人事同源同理,相为表里的本体模式,和相关消长、同步变通的运动程序。中国哲学进入秦汉以后,综合子道、阴阳、五行思想,勾勒出宇宙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人事三位一体的世界框架。《淮南子,天文训》深刻地阐明了这一框架的运动形态:"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潺潺,故曰太始。太始生虚霈,虚霜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阳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久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阳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气,精者为星晨。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这就是说,"无有"的太始之道生成宇宙,宇宙产生元气,元气裂变为阴阳,阴阳运动创造了天地和万物。因此,无论是天上的风、雨、雷、电、雾,地上的羽、毛、鳞、爪、人,一切自然、生命形态乃至一切社会人事,都是宇宙精神的外化,都是阴阳之气运动的结果,都有着与之对应的归属。
如果将这一宇宙本原说、宇宙生成原理与阴阳五行说的宇宙图式相融合, 便构成了 "上撰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纵横时空,包囊万物,天地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人事同源同理,互为表里,同步消长的动态的宇宙模式。
相术的兴起正是这个宇宙模式里的一颗行星。《清汰清神鉴,原序》说:"至祌无体妙,万物以为体;至道无方鼓,万物以为用。故浑沌未判,一气湛然;太极才分,三才备位。是以阴阳无私,顺万物之理以生之;天地无为,辅万物之性以成之。夫人生居天地之中,虽禀五行之英,为万物之秀者,其形未兆, 其体未分,即夙具其美恶,蕴其吉凶。故其生也天地,岂容巧于其间哉?莫非顺其世,循其理,辅其自然而己,故夙积其善则赋其形美而福禄也,素积其恶则流其质凶而处夭贱。此其灼然可知,其确然不易也。”
可见,在相术家眼里,人为天地造化之物,融合在大宇宙的循环轨迹中。大宇宙为天地自然、生命形态、社会人事三位一休的结构模式,大宇宙所包容的内容亦可全部包容在小宇宙之内。所以,相术中又有"五星六曜"、"三才五府六官"、"十三部位"之说。总的来说,相术的根基在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相术家掌握了这个宇宙模式的运动、变化的总原理,只要在同类事物中明其一种,就可或由此及彼观照同类,推断以往,预言未来,或由形而上的大前提演绎出对应的形而下的具体事物的来龙去脉。
所以说,所谓相术,实为本于天人相符、阴阳消长的原理,从天地自然的大宇宙生成规律,来推知个人小宇宙中特有的生存形态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的禀气消息和与之相关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命运。
相术所接受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遗传基因就是理、气、象、数这些极为深邃活跃的生命密码。《蒙泉子》说:"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虚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象之始也,太乙者,数之始也,太极者,兼理、气、象、数之始也。
这就是说,在天地未开之前,就悬空存在着一个决定万物生成的总原则,即太初。世界万物所以生成的生命元素为"气",即太虚,它为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和气作用的结果便构成具体的物质形态。理的主要内容为阴阳、动静、气化万物的基本规律。阴阳之气有规律的循环运动反映到自然、社会,便是通过阴阳五行原理化生万物,这一由无到有的成象过程便为"太素"。气有规律的循环运动,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阶段,因其阴阳配合的比重,动静交错的程度不同而产生一系列十分精微的质量差别,这即称这为太乙的"数","数"实为万物造化的质量数值,它决定着万物生存形态和它有序循环发展的必然轨迹。能够包孕太初之理、太虚之气、太素之象、太乙之数四个原素的即是"太极"。也就是经后人改造而被认为是规定着万事万物生化之理的宇宙总原理一^道"。关于"象",《系辞》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象"不仅是对个别客观事物形神的具体的描象,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对"本标相应"、互为表里的同类客观事物形神生机的高度抽象。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并推断其未来走向的手段就是将客观事物的生机抽象为阴阳的符号,和动态的阴阳符号的不同质量数值的配合。又由于同一质量数值配合的阴阳之气可以生化出种种物类相同、同步消长的客观事物,它们的形态或大或小,与认知主体的距离或远或近,但微观的生机命脉、发展轨迹则完全一致。相术正是如此,它对活生生的未知事物最"灵验"的把握,就是借助己知的同类事物的生态形式进行类比,从而达到对未知事物的整体观照。
根据上述中国哲学中自然天地、生命形态、社会人事同源同理的原理,中国古代相术认为,人的生命也越不出理、气、象、数四元素的制约。
清《神相全编》论及人的生命起源时说:"人生之道,真精融合,二 〔阴阳)五〔五行)凝成,赋其形即赋其理。虽万物皆具生成之道,蠢然而已,未有如人最灵也。,'
"天一生水,在人为肾。肾之窍为耳,又主骨齿。地二生火,在人为心。心之窍为舌,又主血气毛发。天三生木,在人为肝。肝之窍为眼,又主筋膜爪甲。地四生金,在人为肺。肺之窍为鼻,又主皮肤喘息。天五生土,在人为脾。脾之窍为唇,又主肉包。,'
《太清神鉴,论气》说:"论一人之至好,御二气以成德。交通而和也,则万物遂其性命;乖戾不调也,则万物失其理。此乃天地之气,见乎变化也。',
这些都是说,人与人之间所有复杂多样的命运际遇,都可以从所禀之气盛衰旺相、得令谐和与否找到对应的答案和必然的因果联系,即人的禀气质量决定人的先天素质的智愚本性,人的先天禀性的智愚程度决定人的后天的前途, 这就是相术的命理逻辑。
第二,相术与伦理。我们曾经说过,相术与伦理的强行扭合是相术神秘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透过文化哲学的视焦,可以看出这种"强行扭合"的漫长的理性过程。
汉代经学大师董仲舒正式将代表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三纲五常"纳入以阴阳五行说为根基的宇宙模式,但实际上,凡以阴阳之气为万物生命本原的宇宙模式,从一开始就播下了社会人伦的种子。董仲舒这一伦理化的宇宙模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自汉以来,这种宇宙模式成了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伦理思想,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指示命运趋向的相术很自然地注入了这种思想。
这种宇宙模式的形成,,相当程度地受氏族血缘观念的影响。宗法血缘关系的形成,始于男女,核心是夫妇。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的核心,以及规定它发展的基本元素,也是男女之别、、夫妇之道,其本质就是人伦上的主从之分、尊卑之别。
男女、夫妇又可以附会为阴阳、天地。因此古人由"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生物繁衍的原理,类推出了"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的自然生成的原理。道生阴阳,阴阳化合万物的宇宙本原论的形成又使男女、夫妇成了道所统制下的阴阳化生的产物,而男尊女卑、夫主妇从的人伦关系,又使宇宙本原的阴阳之气具有尊卑、主辅的性质。这从易卦的宇宙模式便可看出-"干为天,为园,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周易,说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周易,系辞》〉自然天地、生命形态、社会人事同源同理、同步消长的宇宙模式的生命之源为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的尊卑性质,又决定了由它所化合包容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尊卑的等级关系。因此说,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本身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伦理色彩。相术要揭示的是个人禀性、贵贱、荣辱、尊卑、凶恶、六亲、合婚等有涉伦理的命运消息。所以,封建纲常体系中的种种道德伦理规范,统统也成了它们立论的依据和评判的标准之一。即所谓"可以陈休咎之端,配合人伦之道"。阴阳有别,阳主阴从,阳尊阴卑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总原则,也是相术的总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相术认为人禀阴阳之气而生,男女的形体也应相关地表现出阴阳不同的特征,男子当以刚阳的形体特征为上,女子则应以阴柔的特征为佳,各有自己的特质,反之,则为阴阳倒错,有悖阴阳有别之理,人禀此形,必为凶恶下贱之相。具体来说,女子的长相、命理必须柔顺,不能超过丈夫,如女子刚强而胜之,必是克夫害子之命。而丈夫如太柔弱,无阳刚之气,必不利于安身主命,显扬功名。
相术还进而从"五常"、"五事"(即貌、言、视、听、思),推及个人的禀气与禀性、品质的"必然"联系,将人的形体、器官、气色的五行特征与五德相配, 推人德行,如认为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木型人多仁,短小竖方的金形人多义, 敦实厚重的土形人多信,上轻下重的火形人多礼,浮阔短小的水形人多智。
伦理观念还具体折射于平常人的德行之中'因为相术是以伦理观念为其理论根据之一,体现正统伦理观念的品德也就成了相术理论中超乎形体之上的重要审视原则。清《太清神鉴,论德》说:"德为义大矣哉!天之有大德也,四时行而长处高;地之有至德也,万物生而长处厚;人之有德也,亦若是矣。故天道佑之,人心归之,享长生之荣,且能孝于亲,能忠于君,能和于人,能济于物,为德之先,为行之表;虽未获阳赏,必获阴报,未及其身,必及子息。是以善相者先察其德而后相其形。故德美而形恶无妨为君子,形善而行凶,不害为小人。',
可见,糅合了 "忠"、"孝"等伦理观念的德行是看相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德在形之上,即是依理观念在相术理论中,在一切的感性材料中居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所谓"德在形先,形居德后",一个典型的相术所嘉许的审视对象的最初标准是"乍可有德而形恶,不可形善而无德矣"。当然,如果一个人德形俱佳,美轮美奂,必为相术家所推崇。
第三,相术与宗教。中国古代主要的宗教样式是道教和佛教,最初它们与相术并无关系。因为相术融合了儒家推崇的伦理标准和人生原则,所以相术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旁支末流。儒家力主入世,崇向实际,"不语怪力乱神",视释家、道教为异端邪说。信命者也只认先天命定的天数,不以后天的人事(虔诚祈祷和善行之类)论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术的衍化,相术暗中居然也慢慢地互补相容,日趋和解,于是乎,相术成了儒、道、释三家共有的方术。
佛教染指相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此时,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在民间颇为流行,但人们对来自西域的"异教"还没有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而是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因此,循规蹈矩的僧徒化缘艰辛,所得无几,生计难继。而此时相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不那么规矩的和尚发现相术家摇唇鼓舌之间即可混饱肚子,他们马上认定参与其事,不失为迎合时尚, 邀取名利的最好方式。到隋唐,佛徒弄相术的己很常见了。有则故事说,唐宗兆尹庞严为衢州剌史时曾做一梦,有两位僧人进入寝门,庞严不信佛教,乃大声呵骂,要将僧徒赶走,僧人连忙说:"使君莫怒,余有先知,故来相告耳。"庞严听了转而大喜,连忙热情接待,询问仕程。可见,佛徒涉足相术,多半是迫于生计。所以,在历代佛徒中往往不乏精通相术的人。如据《北齐书I暴显传》记载,暴显幼时就有一个沙门为他看相,说他"必为良将,位极人臣"。又如相传唐代长庆年间青龙寺有一僧人相术甚精,闻名朝野,权贵百姓纷纷造访,请他看相。再如历史上影响巨大的《达摩相经》、《麻衣相书》,相传也出自于著名僧人,宋真宗也曾诏见善相异僧,遍相诸王,以之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历代道士中也有不少精通相术的高手。如中唐的道士桑道茂,曾以相术名震京师,轰动一时。道教理论上所本的"道"与相术所本的"道"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指的是由"元始天尊"抑或"玉皇大帝"之类神灵所操纵,能够生杀万物的神秘力量。但从现有的材料看,道士为人看相,大多还是遵照传统相术的现成古式,并没有作过多的惨和。
但入唐以后,有一类高僧道人自觉地用佛、道教义窜改命理,通过看相来传播宗教,相术从此掺入了宗教色彩。这些人很有眼力,他们从相术的根基入手,不动声色地将决定个人命运的"道,,和"气"改换为"鬼神"、"冥司",将相术本原于禀气说的"定数,,论,偷换为本原于因缘说的"前定"论。前者只以人的自然禀赋来推人一世的命运,而后者则以佛教的因果轮回、转世报应的教义,和道教善恶劝过、现世现报的理论从社会行为来推看人生前世或现世相对应的命运结果。为此修正后,传统相术形存实亡,变形走样。所以,这类僧人道者为人看相,虽然仍原封不动地采用传统的正宗法则,但谈及命理则涉及鬼神。如唐代的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适遇一个从新罗〈朝鲜)来的僧人善相,张建封问僧人,他和自己的部属中有没有人能官至宰相,僧人说无,张建封很不愉快。又召来李巡官,僧人一见,降阶以迎,说李巡官是"纱笼中人"。张建封甚为不解,问僧人"纱笼"为何物,僧人说:"宰相,冥司必潜以纱笼护之,恐为异物所扰,余官不得也。"这是佛教用冥司生死簿代替"禀气"命定论的典型例子。
至于具体利用善恶的社会行为与鬼神的赏罚的因果关系来替代自然禀气说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如明代弘治年间有一个叫徐昂的进士,遇一神相,便问子嗣之事,相者说他为绝后之人。徐昂出守西安时,途中遇一绝色女子,一问,方知此女出身官宦之家,被强贼掠夺出售。徐昂慈心大发,为她烧了卖身契,下令为妾,挑选品德高尚的郡民为之完婚。后来徐秩满入京,又遇相士,相士惊呼,徐昂满面子星,为积善所致。这则故事极力扬善,可以看成是佛教"善有善报"的因缘教义的相术注脚。后来,用相术来表扬佛教的故事便推衍而生,一时间,相术乎?佛教乎?竟使人泾渭难分。
佛教将相术演绎成传教的工具,道教亦不甘落后,如法大量炮制。如据《广异志》记载,唐代尚书苏廷页,少时有相士说他官终一品,后来只当到二品尚书,便患了重病,请巫师视之,巫师说,你的面相本来官至一品,但由于你作官时枉杀两人,如今这两个冤鬼在冥司告你,所司减你寿命。苏廷页嗟叹良久, 抱恨而终。
与佛教相比,道教更为实惠。道士们并不过多地在来世做文章,而是在现世幸福上下工夫。所以它比佛教更胜一筹。道士通过看相,在高唱"人为阳善, 吉人报之;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贱人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治之"的鬼神现世报应说的同时,还把自家中用于驱神驭鬼,祓除不祥的巫术、诅咒、禳灾之类的法术全部搬出来,将它们与相术配套组成一个探究、把握、预测人生命运的完整系统,用来补相术使人最为遗憾的人不胜天的不足�
点赞

踩


算命免费:为您筛选出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帮您释疑解惑,破除迷信宿命,提倡正确的知命、造命方式,创造幸福人生!
版权所有 无锡市时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07019234号-7